責任編輯:李士環
8月4日,山東社科智庫沙龍紀念山東省社科聯成立60周年——“十四五”山東社科的打開模式研討咨詢會在濟南召開,本次活動是紀念山東省社科聯成立6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山東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副主席劉致福出席沙龍并講話,山東省社科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一級巡視員周忠高主持沙龍。
劉致福指出,省社科聯成立以來的60年,是不容易、不簡單、不平凡的60年,是與黨同心、與時俱進、與民同行的60年。60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持下,省社科聯團結全省廣大社科工作者高舉旗幟、激濁揚清,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承齊魯文脈、發思想先聲,與祖國共命運,以改革促發展,與時代同進步。
劉致福認為,“十四五”時期社科事業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緊跟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在服務大局服務時代中彰顯價值。從社科聯的角度上,要做到“六個堅持”,一是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特別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二是始終堅持黨對社科事業的領導,繁榮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服務廣大社科工作者為己任。四是始終堅持改革創新,為事業發展注入接續不斷的強勁動能。五是始終堅持打造齊魯風格的社科品牌,以品牌建設為引領推動事業發展。六是始終堅持適應新時代新使命新任務需求,努力打造高素質人才隊伍。
劉致福強調,“十四五”哲學社會科學開好局起好步,應把握好“123456”的工作思路。“1”是把握一條主線,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2”是堅持兩個定位,一是中國特色,二是齊魯風格;“3”是構建三個體系,即中國特色齊魯風格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4”是抓住四個關鍵,以人才、平臺、品牌、機制為工作關鍵點突破點;“5”是用好五支隊伍,充分發揮高校、黨校、科研院所、社科類社會組織和黨委政府部門中的研究與宣講力量這五路大軍作用;“6”是實現六個突破,在學科建設、重大項目、人才建設、高端智庫、學術成果、重大平臺等方面補齊短板、實現突破。
周忠高在會議總結中指出,“十四五”時期哲學社會科學大有可為,也必須大有作為。一是要始終保持舉旗導向的政治定力,不斷加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宣傳貫徹落實。二是要積極發揮服務實踐的智庫功用,緊跟中心部署、服務中心工作、落實中心要求,為省委省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對策建議。三是要強力提升學術研究的整體水平,努力推出一大批有影響的精品力作、一大批造詣精湛的學術人才、一大批值得稱道的“壓倉”學科、一大批聚合力強的精英團隊。四是要不斷提供精心到位的社科服務,以善作善成的干部隊伍能力素質推動社科事業高質量發展。
山東財經大學黨委書記、教授王邵軍,曲阜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教授戚萬學, 青島大學黨委書記、教授胡金焱,山東師范大學副校長、教授萬光俠,濟南大學副校長、教授李光紅,濟南市社科聯黨組書記、副主席石瑋,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張士海,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文史部主任、教授張文珍,山東社科院科研處處長、教授張鳳蓮等專家結合我省實際,就“十四五”時期哲學社會科學如何謀篇布局、推進社科強省建設的著力點和突破點等方面,從戰略布局、智庫建設、學科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學術生態建設等方面積極建言獻策,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來自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社科院、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等單位的20多名專家參加沙龍。
王邵軍認為,要充分認識到“十四五”是我省二次大開放、二次轉型、二次城市化、二次大改革的重要機遇和關鍵時期,要發揮山東省社科聯的組織功能,引導哲學社會工作者積極主動參與到山東省八大發展戰略中去,在推進經濟增長模式、行政治理模式、城鄉模式、地方財稅模式、金融模式、營商環境等的轉變和創新方面開展社會服務和資政建言智庫研究,為山東“十四五”發展提供前瞻性、戰略性的成果支持。
戚萬學指出,60年來,社科聯勵精圖治、務實求新,鑄就了一系列聞名省內外、意義深遠的社科品牌活動,多項工作在全國社科戰線首開先河、走在前列,為廣大人文社科工作者營造了共同的精神家園。但山東社科也存在“大而不響”、“大而不強”、“大而不彰”等問題,需要緊緊圍繞山東社科存在的問題,打開癥結、打破思維、打出新招。一要打造人文社科的高峰學科,加快構建山東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二要培植高顯示度的學術成果,著力提升山東學術的話語權;三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涵養創新性社科人才的“蓄水池”。
胡金焱認為,“十四五”山東社科的打開模式應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創新體制機制,全力打造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山東學派”,在學科建設、學術水準、研究能力等方面體現自己的特質,擁有自己的話語權; 二是立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服務山東生動實踐,總結研究更多的地方發展模式,切實體現社科作為;三是打造山東智庫,以優質的智庫成果服務省委省政府決策;四是關心學者成長,特別是推動年輕學者的成長成才,完善學術評價與科學引領,為社科事業發展提供有力保證。
萬光俠就“十四五”時期如何不斷提升我省哲學社會科學的智庫效能提出了建議,他認為要進一步強化社科智庫的重要地位,激發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社會責任和服務意識。要深化改革哲學社會科學評價體系,提升智庫服務在社科研究中的地位。要進一步搭建哲學社會科學智庫平臺,暢通供需雙方的信息渠道。要提升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社會服務能力,提升智庫類成果的產出質量。要堅持協同創新,不斷創新科研管理與組織模式。
李光紅就“十四五”山東哲學社會科學的著力點談了看法,她指出一是要抓好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培養、使用,確保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這是山東省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途徑。二是要扎根齊魯大地,彰顯山東特色。這是山東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必經之路,特別是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這三大體系建設上要創造山東品牌。三是在話語體系上闡發山東聲音、講好山東故事,更要在推介山東學人上下功夫。
石瑋結合基層社科聯工作實踐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更加注重加強應用對策研究。緊緊圍繞“十四五”期間事關全省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加強應用對策研究和學術研討。二是更加注重推進“互聯網+社科普及”。采取線上與線下同步推進、傳統媒體和自媒體相結合,以融合手段壯大社科普及陣地。三是更加注重抓好基層社科聯建設。加強對基層社科聯組織建設的督促指導,抓好《山東省社會科學普及條例》的貫徹落實。
張士海結合加強新型智庫建設提出了建議,一是不僅要有知識,更要有智慧。要改變當前“智庫”建設中存在的“庫多智少”的突出問題,積極提供對策建議;二是不僅要有批判,更要有建設。智庫研究不能滿足于發現問題,而應致力于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三是不僅要有理論,更要有實踐。四是不僅要內部挖潛,更要借助外力。要吸收中央、省以及國內高校的有關研究力量,推動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五是不僅全面發展,更要錯位發展。
張文珍在發言中認為,守正創新是“十四五”期間山東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守正就是守住中華文化的根脈與方向,堅守那些經過歷史長河洗禮、能夠超越時空、適用于全人類的永恒價值。找準山東哲學社會科學未來發展定位,離不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守正重要,創新更加重要。要在堅持規律的情況下,以世界的眼光開闊的視野,進行學術創新。
張鳳蓮結合當前智庫建設的任務提出了建議。一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完善適應智庫發展需求的體制機制特別是評價機制,賦予智庫在經費使用、人才引進等各個方面更大的自主權。二是搭建平臺載體,建立拓展智庫成果報送的平臺渠道和信息共享平臺,使智庫能夠暢通快捷地獲得各種信息數據。三是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給予智庫更好的政策,鼓勵智庫引進培養使用更多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