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士環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用如此高規格的文件來談教育評價問題,是因為教育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大使命。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也決定了最終培養出來的是什么樣的人才。同時,全社會有什么樣的教育發展觀、人才成長觀、選人用人觀,也會反過來影響教育的辦學方向。
長期以來,我國教育領域一直存在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疾。網上經常有求職者曝光用人單位招聘只收985、211高校畢業生的簡歷,近期多座城市的落戶政策也明確只對“雙一流”高校畢業生開放。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一些人或一些單位對人才評價的錯位已根深蒂固。長此以往,這種“明示”一定會讓學生、家庭、學校乃至全社會更加看重分數,看重名校,看重學歷。我國早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但培養的學生離創新型人才還有一定差距,一個重要原因正在于此。
因此,從教育指揮棒入手,徹底破除“五唯”,讓教育回歸培養人才的初心,而不僅是選拔人才的篩子、找工作的敲門磚,這是完善我國人才隊伍建設路徑的一項重要任務。
教育評價改革涉及歷史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思想觀念等多重因素,涉及不同主體,必須予以系統設計、辨證施治、重點突破。特別是要立足我國基本國情,積極穩慎務實施策,既大力破除不科學、不合理的教育評價做法和導向,又著力建立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
一應改革各級黨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評價機制。破除短視行為和功利化傾向,確立更加科學履行職責的體制機制。關鍵是要完善黨對教育工作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堅決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
二應改革學生評價機制。破除以分數給學生貼標簽的不科學做法,牢固確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要求。能不能幫助學生樹立科學成才觀念、完善德育評價、強化體育評價、改進美育評價、加強勞動教育評價,能不能在嚴格學業標準的同時,繼續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學生們如何看待成才,進而決定他們未來以什么方式回報社會。
有人會說,用學歷篩人才是一個最便捷的方式,因為用人單位也很難在短期內判斷出到底誰是人才,誰有能力;卮疬@樣的質疑,用人單位必須建立起一套適應崗位需求的招錄辦法和選拔機制。特別是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應帶頭扭轉“唯名!薄拔▽W歷”的用人導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目標的人才使用機制,改變人才“高消費”狀況。
假以時日,我們一定能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評價機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辦法更加多元,社會選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