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士環
作者:楊連星(華東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副教授)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必須著眼國家重大戰略需要,穩住農業基本盤、做好“三農”工作,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
全面厘清新發展階段鄉村振興的時代新內涵、關鍵環節與歷史意義,對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價值。
第一,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壓艙石”。
2021年,消費經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達到80%以上。暢通國內大循環,擴大內需尤其是擴大農村需求,推進城鄉經濟循環,是關鍵所在。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不僅能夠夯實擴大農村市場主體與消費需求,也能夠提升農村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民生福祉等投資規模,以緩解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下滑趨勢,進而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第二,立足新發展階段,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具有時代新內涵。
習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時,對金山區提出建設“百里花園、百里果園、百里菜園”的殷切期望。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讓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
在推動綠色發展上,需要進一步厘清生態鄉村建設的優化路徑,積極拓展農產品精深加工、休閑農業、生態農業、景觀農業和鄉村旅游等發展新空間,以特色農業產業為抓手,以龍頭企業科技創新為支撐,促進農產品、特色農業產業鏈與附加值提升,打造區域特色農業品牌。
第三,構建農業農村新發展格局,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期待新舉措。
比如,持續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提升農村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和供給水平,配齊水電路氣網等基礎設施,全面推進城鄉進步公共服務均等化。
又如,通過改善營商環境來推進農村投資便利化,引導要素在城鄉間自由流動,暢通人才、資本、技術等要素下鄉渠道;通過構建城鄉一體化的內需體系,擴大農村市場產品的消費能力,促進農產品上行,提升城市消費農產品的便利度,形成農產品產銷的良性循環,進而筑牢國內大循環市場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