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向賢彪
院壩會上,鄉鎮干部和村民圍坐在一起拉家常、話農事,大家無拘無束、侃侃而談;走村串戶,機關干部不打招呼、直奔現場,認真傾聽群眾意見建議,仔細記錄……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扎實開展調查研究,撲下身子干實事、謀實招、求實效。這樣的調研,既有益于解決問題,也密切了干群關系。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把調查研究做深做實,需要下一番功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群眾的很多想法,往往不是在那些很正式的場合、當著很多人的面會講出來的,而是要同他們身挨身坐、心貼心聊才能聽得到。”調查研究要用心用情,既要身入,更要心至。
身挨身坐,才能拉近心與心的距離。在北京考察調研時,沿著彎曲狹窄的通道走進雨兒胡同的大雜院,聽取老街坊對老城區改造的想法;來到四川大涼山深處的土坯房,同大伙兒圍坐在火塘邊謀劃精準脫貧之策;在甘肅定西元古堆村,走進村民馬崗家破舊低矮的土坯房……頂風雪、踏泥濘、聽真話、察真情,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傾聽民聲、一次次問計于民,為全黨重視調研、深入調研、善于調研樹立了光輝典范。調查研究就是要“和群眾坐一條板凳”,讓群眾打開話匣子、說出真心話。坐上老鄉炕頭,有了拉家常的氛圍,大家就愿意掏心窩子。
心貼心聊,才能聽到最真實的聲音。開展調查研究,就要讓調查對象講真話、講實話、講心里話,進而察實情、取真經。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坐在辦公室里得不到、通過文件材料也不易看到的。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下高樓、出深院,走進工廠車間、田間地頭、校園課堂、居民社區,敞開心扉、深入交流,才能把握群眾所思所想所盼,收獲原汁原味的意見建議。因此,必須識民情、接地氣,真正把群眾面臨的問題發現出來,把群眾的意見反映上來,把群眾創造的經驗總結出來。
開展調研,營造良好氛圍、讓群眾想講愿講是前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是最終目的。調查研究不僅要全面深入細致地了解實際情況,更要善于分析矛盾、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衡量調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調查研究的規模有多大、時間有多長,也不光看調研報告寫得怎么樣,關鍵要看調查研究的實效,看調研成果的運用,看能不能把問題解決好。不解決問題就是形式主義。更加有的放矢地進行調查研究,真正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辦法,才能使調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決策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以調研實效解決群眾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
做好調查研究,考驗的是工作作風,厚植的是人民情懷。前進道路上,練好調查研究基本功,多一些“身挨身坐、心貼心聊”的調研,我們必將密切與人民群眾聯系,增進與人民群眾感情。
前進道路上,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善于運用制度力量應對風險挑戰沖擊,以“中國之制”保障“中國之治”,我們一定能經受住一次次風險考驗,不斷化危為機、浴火重生,開辟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未來。[詳細]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在整體把握、融會貫通中不斷做好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深化、內化、轉化工作,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汲取奮發進取的智慧和力量,就一定能不斷推動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詳細]
在行業由研發示范向商業化初期的過渡階段,堅持穩中求進,以技術創新為內生動力,以市場機制為根本依托,以政策環境為有力保障,定能推動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為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添磚加瓦。[詳細]
我們堅信,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會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動,帶來更加進步和繁榮的中國和世界。[詳細]
只要我們始終清醒認識自身發展的優勢與劣勢,在占據先機時能順勢而為、面對困難時敢逆勢而上,統籌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社會預期持續改善、風險隱患持續化解,就一定能夠為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詳細]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這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以人民至上的情懷、接續奮斗的戰略目標和環環相扣的工作部署,實現中華民[詳細]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我們將牢牢把握發展機遇,實施深化拓展綜合改革攻堅行動,聚焦營商環境、科技創新、城鄉一體、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民生保障和黨建引領等領域,加強改革系統集成,穩扎穩打、協同推進,以改革合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詳細]
一年春作首,萬事行為先。4月2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發揮好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的引導作用,有效帶動激發民間投資。制定更加科學、更加精準的政策,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繼續充分發揮好投資的關鍵作用,就能進一步增強穩投資對擴大國內需求、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