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士環
作者:劉小兵《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21日02版)
四年一次的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命名暨雙擁模范單位和個人表彰大會,10月20日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次會議,是對黨的十八大特別是2016年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命名暨雙擁模范單位和個人表彰大會召開以來,全國開展創建雙擁模范城(縣)活動的一次全面檢閱,是對新時代推進雙擁工作創新發展的一次總動員,對保持軍政軍民團結大好局面,激勵全國軍民同心共筑中國夢,將發揮重要推動作用。
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是我黨我軍我國人民特有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從抗日戰爭“陷敵于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到解放戰爭“潮涌般的小推車和擔架隊”,再到抗美援朝“舉國上下愿傾其物力財力”,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成為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不論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波瀾壯闊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時期,軍政軍民團結都彰顯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新形勢下,雙擁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發揮雙擁工作聯系軍地軍民的橋梁紐帶作用,更好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國防和軍隊建設全局”——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積極支持和服務保障軍隊建設改革,進一步加大優撫安置保障,軍隊支援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有為,在參與重大自然災害搶險救援和應對突發事件中當先鋒。這次受到表彰的模范城(縣)、單位和個人,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雙擁模范城(縣)始終把雙擁工作作為政治任務,帶著感情、責任,助力改革強軍、服務練兵備戰、破解“三后”難題、鞏固軍政軍民團結。雙擁模范單位愛國擁軍有擔當、愛民奉獻做表率,引領了尊崇軍人、服務人民的社會風尚。雙擁模范個人初心不改、默默奉獻,以普通人的平凡書寫著軍愛民、民擁軍的不平凡故事。
最偉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堅強的軍政軍民團結是戰勝一切外部困難的根本保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雙擁系統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有關決策部署,協調軍地、凝聚軍民,積極做好支援前線、鞏固后方、助力抗疫等工作,雙擁工作機制在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經受檢驗,軍民團結的偉力再次彰顯,為支持疫情防控工作貢獻了雙擁力量。
實踐證明,雙擁工作推動形成的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是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重要保證;是戰勝任何困難和風險,保持國家長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證;是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離不開億萬軍民同心同德、團結奮斗;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也離不開軍地軍民風雨同舟、患難與共。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全國各族人民正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斗。我們要進一步發揮軍政軍民團結的顯著政治優勢,進一步發揚軍地合力、軍民同心的優良傳統,用共同理想信念凝聚軍心民心,增強軍地團結協作力度,地方積極配合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支持部隊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軍隊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多作貢獻,軍地共同促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全社會要加強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觀念,不斷密切軍民關系,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形成人人關心雙擁、人人參與雙擁的濃厚氛圍,譜寫軍愛民、民擁軍的時代新篇章。
(作者:劉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