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士環
發揚光榮傳統,傳承優良作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是“傳家寶”,蘊藏著真理的力量、實踐的力量與人格的力量,贈予了年輕干部浩瀚豐厚的精神財富。年輕干部要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忠實傳人”,在明辨“方向感”中躬身“萬里路”,在堅定“信念感”中夯實“足下功”,在增強“使命感”中練好“瓷器活”,接過精神薪火,接力偉大事業。
在明辨“方向感”中躬身“萬里路”。從“直沖彈雨摧槍林”的奮起抗爭到“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奮發圖強,從“大渡橋橫鐵索寒”的辛苦遭逢到“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愈戰愈勇,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在鐵骨錚錚、百折不撓的民族氣節中蘊育;在血脈浸髓、以身報國的愛國情懷中洗禮;在生生不息、熠熠生輝的精神火炬中傳遞,成為領航導向的“精神標識”。崇大義、拓大道、立大業,民族英雄對黨和國家的忠誠之心在時間的浸潤與洗煉下煥發出明亮熾熱的光芒、激發出百川匯流的力量,蘊含著精神滋養與時代價值,廣大年輕干部當以之為前行燈塔和價值追求,將愛國的情懷信仰轉化為報國的身體力行,讓堅定之行動成為堅守之情懷的“標配”,在邁步新征程中再續新輝煌。
在堅定“信念感”中夯實“足下功”。巖石經烈火焚燒而出深山,鐵器經千錘萬鑿而成利劍。縱觀百年黨史,“希望的田野”由信念開辟,“春天的故事”由信念謄寫,“五星紅旗的迎風飄揚”由信念舞動,沒有堅如磐石的不屈信念,就沒有中華民族的百年輝煌,共產黨人正是在篳路藍縷的上下求索中奠基立業。信念在心中,腳步在路上。從草根果腹的楊靖宇到絕壁鑿天渠的黃大發,從寧死不屈的劉胡蘭到矢志不移奮戰在一線的黃文秀,無論是風刀霜劍還是摸石過河,無論是橫石擋道還是驚濤阻路,奮斗道路越是艱辛,越是中流浪急、半山坡陡,共產黨人的信念就越是堅定。年輕干部要在傳承和發揚光榮傳統與優良作風重磨硬腳板,夯實“足下功”,以上緊“發條”、按下“快進”、驅動“雙輪”的緊迫感擊鼓催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勁破浪遠航,以信念凝聚開拓未來的力量,打磨鐵肩挑重擔、咬緊牙關啃硬骨,砥礪自強不息的品格,拼搏出新業績、新輝煌。
在增強“使命感”中練好“瓷器活”。從泱泱秀水中的小小紅船到復興征程中的巍巍巨輪,從閃爍江心的星星之火到奮進拼搏的燎原之火,中華民族能夠擔難負重、立穩行遠在于共產黨人勤于學、善于問、敏于思、篤于行,將扎實的實踐歷練與豐富的理論知識相融合,錘煉以理論聯系實際、以實踐豐富理論的本領,在修身、集智、增才中聚合謀劃工作、落實工作、推動工作的力量。年輕干部作為新時代的奮斗者,“新賽道”上要有持續奔跑的腳力、快如迅雷的速度;“練兵場”上要有扎實有勁的功夫、力不虛發的拳法,要在經風歷雨的實戰磨礪中提升本領,在荊棘叢生處,有披荊斬棘的本領;在亂石林立中,有斧斤破石的本領,既有銅錢穿油的精準之力,亦有庖丁解牛的精細之功,以所學所知提升本領能力,展現新作為、奮進新征程。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年輕干部要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忠實傳人,將個人理想與黨的發展事業、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進程中建功立業。(作者:郭素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