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士環
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后,紅軍開始長征。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劉啟耀奉命留守蘇區打游擊,并保管黨組織活動經費,其中包括13根金條和大量銀元首飾等。1935年,劉啟耀在一場血戰中率部突圍,負傷后死里逃生,與上級失去聯系。為了尋找組織,劉啟耀背著金條等乞討數年,歷經千辛萬苦尋找組織繼續干革命。哪怕忍饑挨餓,他也始終沒動過挪用一分一毫囊中組織經費的念頭。幾經輾轉,他終于找到上級組織,將經費分毫不差上交。劉啟耀“腰纏萬貫討米人”的綽號正是由此而來。我們黨一路走來,經歷了無數艱險和磨難,但任何困難都沒有壓垮我們,任何敵人都沒能打倒我們,靠的就是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對黨忠誠是黨員的基本品格,是黨章對黨員的基本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全黨同志要對黨忠誠,“對黨忠誠、永不叛黨,是黨章對黨員的基本要求”,“對黨忠誠,是共產黨人首要的政治品質”……他在青海考察時指出,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做到學史崇德,就是要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傳承紅色基因,涵養高尚的道德品質。其中,首要的是崇尚對黨忠誠的大德,廣大黨員、干部永遠不能忘記入黨時所作的對黨忠誠、永不叛黨的誓言,做到始終忠于黨、忠于黨的事業,做到鐵心跟黨走、九死而不悔。
對黨忠誠不是一勞永逸的。共產主義信仰不會從天而降,更不能憑空產生,而是一種理性的選擇。沒有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清醒認識、深刻認同,共產主義信仰就僅僅是樸素的感性的。而只有獲得思想理論上的清醒,才能對信仰有深刻而理性的認知,才能真懂真信真堅定,實現由心“加”忠誠到心“融”忠誠,進而由理論認同轉化為價值認同,由心理認同轉化為信仰信念,并付諸自覺行動。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方志敏“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真正做到了對馬克思主義虔誠而執著、至信而深厚,這充分說明共產黨人唯有理論上的清醒才能永葆對黨的真忠誠。
對黨忠誠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對黨忠誠,表個態、發個言、寫篇文章很容易,但遠遠不夠,對黨忠誠關鍵是要落實到行動上。言為心聲,行為心鏡。是不是忠誠,是不是真忠誠,關鍵見行動。現在雖然沒有了董存瑞舉炸藥包、黃繼光堵槍眼兒那樣的關鍵時刻,但是對黨忠誠的關鍵時刻、關鍵節點、關鍵問題就存在于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當中。黨的干部不論在什么地方、在哪個崗位上工作,都要始終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做到忠誠于組織,任何時候都與黨同心同德,時刻想到自己是黨的人,是組織的一員,時刻不忘自己應盡的義務和責任,關鍵要看能否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實實在在地貫徹在思想上、體現在行動上、落實到工作上。否則,就算表態的時間再早、表態的調門再高、口號喊得再響、話講得再漂亮,就算作秀、嘩眾取寵的表面文章做得再足,也不是真正地對黨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