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士環
作者:劉光明《光明日報》( 2023年02月13日15版)
【析理論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黨員領導干部要信念堅定、對黨忠誠。我們要在實踐中堅定理想信念,做到對黨忠誠,必須找準確立忠誠和信仰的內在機理,即政治忠誠和政治信仰在中國共產黨人內心深處不可移易的奧秘和理由。確立、鞏固忠誠和信仰,可遵循以下幾個機理。
真理內化。真理具有無可辯駁的徹底性和說服力。共產黨人要確立、鞏固忠誠和信仰,就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內化為世界觀方法論,作為人生信仰和行動準則。這一過程,體現的就是真理內化的機理。實現真理內化,關鍵是讓受教育者認識到道理之“真”,從而觸發由“真”到“信”的升華。真理內化的機理具體有以下方式:灌輸式內化,即把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從外面灌輸進去”;析理式內化,即深入分析闡釋真理“真”在哪里、“理”在何處,使真理的強大力量一覽無余展示出來;啟發式內化,即通過啟發和誘導,讓受教育者自己去主動思考,得出正確的結論;互動式內化,即以心貼心的溫度實現“澆花澆根、育人育心”;解扣式內化,即“奔著現實問題和活思想去”,有什么問題就做什么教育;對比式內化,即通過對比把強烈的反差鮮明地印在共產黨員的內心深處,達到不言而喻、不證自信的效果;案例式內化,即引入案例、講好故事,把實踐檢驗的真理力量印到腦海里;隱性式內化,即通過潛移默化的隱形教育,“實現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等等。
需求滿足。馬克思指出,“‘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徹底,就在于抓住了人本身,即追求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是一個人的最高利益所在。馬克思主義不僅指明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一最高利益,而且揭示了達成這一最高利益的路徑和規律,指引著人們建設新社會,因此成為最令人推崇的信仰。確立這樣的信仰,內在發揮作用的是“需要—滿足—信仰”機理。人的需要是人的行為的動力基礎和源泉,轉化為推動人進行活動的動機。人的需要包括自然需要、社會需要、精神需要。滿足自然需要是信仰的基礎,滿足社會需要是信仰的必要條件,滿足精神需要是信仰的關鍵。如果一種思想理論能夠引導人們滿足這三大需要,達成人與自然和諧、社會關系和諧、身心和諧,也就實現了人的利益最大化,那么,這一思想理論必然升華為人們的信仰。
首因效應。首因效應是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后交往關系的影響。如果一個人在初次見面時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們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在交往中能獲得愉悅的感受。其機理為:最先接收的信息能夠得到更多的注意,信息加工精細,形成最初印象,構成大腦中關于此類信息的基礎架構。后輸入的此類其他信息只是被整合到這個基礎架構中去。對于共產黨人確立、鞏固忠誠和信仰來講,首因效應發揮作用的機理是,最先獲得的有關忠誠和信仰對象的知識、價值在大腦中占據了優先的位置,并參與到以后的知識獲取和價值選擇中來,成為后來篩選知識和價值的基礎條件。即與“第一印象”相符或能夠強化“第一印象”的知識和價值才能進入頭腦化為忠誠和信仰,否則就會被選擇性地拋棄。把首因效應運用到黨員干部確立、鞏固忠誠和信仰上來,就要在其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形成對忠誠和信仰對象的良好印象,確立起認同的態度。
情感催化。價值與情感具有緊密聯系。人的情感天然傾向于對真善美的正面價值抱有積極的好感,對假惡丑的負面價值則持排斥的態度。在對一個人深刻而全面了解之后,在情感上對他持肯定、喜愛或者贊同的態度,就會贏得他的積極回應。其間,若貫穿價值引導,則實現情與理的交融,實現情感對信仰的催化。情感催化的機理是,特定的時空環境成為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情感共鳴的場域;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都天然具有對真善美的追求,是對正義良知同頻共振的“傳神”導體;教育者通過娓娓道來的價值引導,源源不斷地把正義良知傳遞給受教育者,從而實現兩個導體之間的“會意”。受教育者在這樣的互動中,通過心靈的感知和主觀的檢視,特別是與已有的實踐感受相印證,即可實現信仰的升華。
看齊追隨。看齊追隨,表現為對“道”的追隨?待R追隨的機理是:得“道”者悟得人間正道,把“道”視為信仰對象,并身體力行,從而具有強大的感召力;而尚未得“道”的求“道”者,得到得“道”者的啟迪,特別是在苦思冥想陷入黑暗時能得到引導和點撥,于是更加敬重得“道”者,并向其看齊追隨。共產黨人的“道”就是共產主義。共產黨人要影響更多的人向其看齊追隨,基本要求是“我講的一定是我信的,我信的我一定照著去做”。有了這樣的人格風范,就能團結更多的人共同奮斗。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時,明確強調“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這是對看齊追隨機理的生動運用。作為教育者和領導干部,學習黨的理論要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只有這樣,才能帶動他人看齊追隨。
戒懼反省。戒懼反省的機理是,從旁觀者的角度觀察自己過往經歷,將過去自己得到的教訓作為客體來審視,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教訓所在,從而在內心深處留下深刻的警示,在以后碰到類似情況時能夠力避犯同樣的錯誤。具體到共產黨人的忠誠和信仰,就是審視未曾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或者曾經因不夠成熟的信仰留下的教訓,深刻認識到沒有信仰或錯誤信仰的危害,從而矯正對于馬克思主義的認識,確立起共產黨人應有的信仰。當然,我們不主張以跌入萬丈深淵的教訓為代價來回歸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而是主張以小見大,及時從一些小節、小錯中反省和矯正,乃至從他人的摔跤中汲取教訓,從而步入信仰的正道。
實踐加固。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告訴我們,對科學真理的認知和信仰并非天生的本能,而是求之而后得,踐之而更信。共產黨人確立和鞏固馬克思主義信仰,既要以學懂弄通為基礎,更要以實踐踐行為關鍵,通過實踐把理論認知外化于行,同時又通過實踐在內心深處印證,生成“真信”。共產黨人在實踐中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需要經歷以下幾個環節:一是領悟,即深入體會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掌握看家本領。二是創新,結合中國國情對馬克思主義的原有觀點作出新的發展,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三是運用,即把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應用到實踐中,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四是修正,即結合實踐中發現的新問題,修正原有的思想理論,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五是認同,通過實踐的檢驗,驗證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生成政治認同、理論認同和價值認同,從而升華為信仰。
(作者:劉光明,系國防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辦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