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士環
“與時俱進不要當口號喊,要真正落實到思想和行動上,不能做‘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桃花源中人!”習主席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我們如何與時俱進、跟上時代步伐,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與時俱進,對于黨員干部來說,要義在一個“進”字:思想與時代一起進步,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用發展的理念推動新的發展,而不是身子進了新時代,思想還停留在過去;行動隨時代一起前進,改革有新的突破,開放有新的局面,各項工作有新的舉措,而不是看問題、作決策、推動工作還是老觀念、老套路、老辦法。時代在發展,社會在前進,創造無止境。在與時俱進這一考卷面前,任何固步自封、自我滿足、因循守舊、貪圖安逸、畏懼不前,都是在做“桃花源中人”,注定是不合格的。
與時俱進,首先是適應新形勢。這個適應,既體現在理論武裝方面,又反映在知識更新上。恩格斯說:“一個民族要想登上科學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理論思維解決的是世界觀、方法論等帶根本性的問題,對共產黨人來說,理論是旗幟和方向,是不斷正確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武器和指南。因此,與時俱進首要的是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做到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當前,就是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同時,還要下大力掌握適應時代發展所需要的新知識,努力跟上知識更新、科技進步的步伐。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如果不能更多地掌握新知識,就會嚴重影響認知水平,制約思維創新,弱化領導能力,貽誤事業發展,因此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增強理論學習與知識更新的緊迫感,拿出切實有效的行動。
與時俱進,關鍵在推動新實踐。這個新實踐,就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日益增長,改革發展任務艱巨繁重。與時俱進推進新實踐,黨員干部就要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積累新經驗、開創新局面,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上為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當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我們黨確定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面對這一偉大實踐,廣大黨員干部不但需要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而且需要積累和豐富新的經驗。比如,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如何夯實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基礎、強化造血功能,數量與質量如何同步,眼前與長遠如何兼顧,樣樣都是難題。解決這些難題,既需要我們堅持正確戰略方向、保持戰略定力,又需要廣大黨員干部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嚴謹的工作作風,勇于實踐,大膽創新,不斷探索新規律,總結新經驗,風雨無阻地向既定目標前進。
與時俱進,落點在開拓新局面。新局面不是輕而易舉就能開拓實現的,需要付諸艱苦奮斗,需要以新本領為基石。一般而言,一個人的成就和對社會的貢獻同他的本領成正比,本領越大,越能開拓新局面,越能作出重大貢獻。本領有一個隨著時代發展、任務變化而不斷提高的過程。時代越發展,任務越繁重,對本領的要求就越高,越會逼著人們增長新本領以適應新形勢,完成新任務。如果缺乏自覺,放棄努力,本領就無法提高,能力就難以增強。奮進新時代,搶抓新機遇,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機遇與挑戰同在、希望與困難同在”的現實。當前,既要應對國際環境變化的挑戰,又要加快國內發展的進程;既要鞏固當前的發展勢頭,又要開拓未來的新局面;既要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又要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奮斗,尤其需要練就擔當作為的硬脊梁、鐵肩膀、真本事。面對形勢任務的發展和前進道路上的種種挑戰考驗,我們就是要敢字為先、干字當頭,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在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中沖鋒在前、建功立業。如此,才能切實增長新本領,推進新發展,開拓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