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也很樸素,歸根到底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回望過去的一年,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始終聚焦民生關切,書寫下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代表委員表示,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踏上新征程,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進一步做好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工作,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1%,快于同期GDP增速;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44萬人,就業保持總體穩定;疊加降價和醫保報銷,2023年協議期內談判藥為患者減負超2000億元……一張張民生清單,給百姓生活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可喜變化,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這樣的成績難能可貴、殊為不易。
代表委員表示,在新時代歷史性的成就和變革中,人民群眾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真正得到了保障,有力詮釋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這些年,村里大力發展集體經濟,拓寬了就業渠道,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城陽街道岳家村社區黨委書記許傳江代表說,岳家村先后發展起商超、酒店等產業,如今集體資產超過10億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6500萬元,“未來,我們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拓寬強村富民新路徑。”
“住有所居是重要民生目標,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共青團上海市委書記上官劍委員說,上海面向新市民、青年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加快構建多層次、階梯式租賃住房供應體系,優化青年保障性住房的空間布局,緩解青年住房難題。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內在要求。“我們學校有少數民族學生3500多名,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基礎設施有了很大改善,學生素質也得到全面均衡的發展。”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第一小學教師玉龍代表說,去年西雙版納新建、改擴建學校20所,新增學位9680個,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強化基本公共服務,兜牢民生底線,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斷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新時代以來,從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從“廁所革命”到垃圾分類,攸關民生福祉的大事小情被列入黨中央的重要議事日程,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代表委員表示,現代化不僅要看紙面上的指標數據,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人民群眾各方面訴求和多層次需要不斷得到回應和滿足,彰顯的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嶄新氣象和獨特優勢。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標志。為更好解決群眾看病就醫難的問題,國家采取了建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省人民醫院院長楊正林代表說,四川省人民醫院探索以托管方式與12家縣級公立醫院建立緊密型醫聯體,積極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方便群眾就醫。
近年來,隨著各項改革穩步推進、配套措施逐步完善,幼有所育取得歷史性成就,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91.1%,普惠性幼兒園達23.64萬所,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不斷構建。
“幼有所育關系億萬兒童健康成長,關系千家萬戶幸福和諧,關系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河北省曲周縣鳳凰藝術幼兒園教師楊會芳代表說,當前我國學前教育仍存在師資力量不足、托育教師專業能力偏弱等問題,要加大學前教育資金投入力度,加強保教人員隊伍建設,加強幼兒教師能力培養,夯實幼有所育的各項基礎。
實實在在辦好惠民利民實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產黨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人民群眾什么方面感覺不幸福、不快樂、不滿意,我們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新時代新征程,人民群眾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代表委員表示,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補短板、強弱項、堵漏洞,實實在在辦好惠民利民實事。
“這些年來,我國養老服務制度體系加快完善,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增強。”廣東省政協提案委專職副主任熊水龍委員說,作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城市之一,廣州市印發《廣州市長期護理保險試行辦法》,目前該市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覆蓋職工896.9萬人、居民254.6萬人,累計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人數8.3萬人,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熊水龍委員建議,進一步擴大長期護理保險試點范圍,“通過進一步擴大覆蓋面,讓需要長期護理的老人得到妥善照護,為更多家庭解決后顧之憂。”
“2023年,湖南省民政廳聯合相關部門開展‘合力監護、相伴成長’專項行動,保障了9000名孤兒和2.9萬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民革中央委員、湖南省民政廳廳長黃東紅委員介紹,今年湖南將繼續深化困境兒童關愛工作,繼續將提高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最低保障標準納入省重點民生實事,兒童福利進一步向需要幫助的兒童擴展。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代表委員表示,小康夢、強國夢、中國夢,歸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夢”,必須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永葆為民造福的初心使命,共同奮斗、不懈奮斗,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鄧劍洋、林子夜、王明峰、陳圓圓、丁雅誦、邵玉姿、李林蔚、葉傳增、張佳瑩)
我國十四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發展途徑和推進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點。我們始終從國情出發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既不好高騖遠,也不因循守舊,保持歷史耐心,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持續推進[詳細]
新的春天,新的出發,沿著“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堅定向前。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增強做好經濟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以真抓的實勁、敢抓的狠勁、善抓的巧勁、常抓的韌[詳細]
要立足本地區的自然條件、經濟條件、區位條件等,找準經濟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謀劃用好牽引性、撬動性強的工作抓手,發揮自身優勢、彰顯自身特色,以一域服務全局,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合力。[詳細]
重視學習是我們黨推動事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堅持不懈深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加強干部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以思想高度統一確保政治統一、行動統一,全黨更加團結一致、本領不斷增強,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就一定能夠劈波斬浪、行穩致遠。[詳細]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青年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生力軍。新時代新征程,廣大青年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從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的歷史傳承中,從黨百余年奮斗的歷史經驗中,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不斷汲取智慧和力量,聚焦文化發展的[詳細]
在全社會大興勤儉節約之風,提倡節約、反對浪費,一方面要靠宣傳教育,引導人們從內心深處樹立儉樸意識,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改掉人走燈不關、水龍頭不擰緊、餐飲浪費等不良習慣。另一方面要建立反對浪費的長效機制。[詳細]
“更新”的城市,更美的生活。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增強發展潛力、優化發展空間,推動城市業態、功能、品質不斷提升,進一步彰顯文化特色和精神氣質,一座座城將更具魅力、更有活力。[詳細]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中國人民在邁向網絡強國的道路上闊步前進,讓互聯網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激蕩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詳細]
金融業與貨幣打交道,天然面臨著較高的道德風險、操作風險,必須始終堅持依法經營、合規操作,不能胡作非為、突破底線。要不斷創新方式方法,推動法治宣傳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讓金融從業者真正秉承合規理念、強化合規意識、堅守合規經營底線。[詳細]
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代表委員們表示,堅定信心、久久為功,教育高質量發展必將更加扎實穩健,教育強國建設步伐必將更加鏗鏘有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