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秦漢 溫翊亮
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29515億元,比上年增長8.2%。統計數據顯示,文化服務業支撐作用穩步增強,文娛休閑行業快速恢復。當前,全國文旅市場一片火熱,文化經營性企業生產實現恢復性增長,文化產業在守正創新中不斷做大做強,成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又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關鍵因素。發展公共文化服務,是保障人民文化權益、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內在要求,是補齊文化發展短板的重要途徑,事關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大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數據顯示,2023年,文化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67739億元,比上年增長14.1%,增速明顯快于全國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整體水平;文化服務業營業收入占全部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的比重為52.3%,占比高于上年2.7個百分點;對全部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85.4%。這些耀眼的數據是我國文化產業進入高速發展期的生動體現。
當前,我國文化產業體系逐步健全、文化市場更加繁榮有序、文化供給不斷豐富。近年來,《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3年版)》等政策文件的出臺,引領推動了公共文化建設投入穩步增長,文化產業提質升級以及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明顯提高。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我國文化消費市場異常火熱,各地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參與體驗。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春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4.74億人次,同比增長34.3%,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6326.87億元,同比增長47.3%。此外,入出境旅游約683萬人次,其中出境游約360萬人次,入境游約323萬人次。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各地舉辦“村晚”、戲曲進鄉村、圖書館里過大年等群眾文化活動約15萬場次,線上線下約6.69億人次參與;全國營業性演出場次1.63萬場,同比增長52.10%;票房收入7.78億元,同比增長80.09%;觀演人數657.65萬人次,同比增長77.71%。亮眼的是,人們慶祝春節的方式也在發生變化。云逛廟會、春節觀影、逛博物館、冰雪旅游、團購送禮成為人們過年的新習俗。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還應持續發力,以期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務只能堅持向改革要效益,進一步探索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體制機制的改革路徑,著力解決制約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時下,大數據、云計算、AR/VR等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有力助推了文化體制改革和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的革新。它們推動了新的消費方式的形成,并壯大了消費主體,而新的市場需求也催生了元宇宙文旅、博物館文創等新業態,特別是網絡文學產業近幾年來實現內容精品化,現實題材創作多樣化,IP不斷融合發展,掀起出海熱潮。此外,數字技術的創新應用還將促使文化生產要素不斷實現優化組合,使文化產業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廣闊。
(作者:秦漢、溫翊亮,分別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副教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學生)
金融業與貨幣打交道,天然面臨著較高的道德風險、操作風險,必須始終堅持依法經營、合規操作,不能胡作非為、突破底線。要不斷創新方式方法,推動法治宣傳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讓金融從業者真正秉承合規理念、強化合規意識、堅守合規經營底線。[詳細]
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代表委員們表示,堅定信心、久久為功,教育高質量發展必將更加扎實穩健,教育強國建設步伐必將更加鏗鏘有力。[詳細]
積極參與國際金融監管改革,是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確保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我國深度參與全球治理的一個重要方面。面向未來,搶抓機遇、主動作為,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和平臺積極參與國際金融監管規則的重塑,加強跨境金融監管合作,我們就一定能推動[詳細]
創新是推動金融業前行的動力,但創新必須以守正為前提,不能搞偽創新、亂創新,要緊緊圍繞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便利人民群眾推動創新。[詳細]
面向未來,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經濟和金融一盤棋思想,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就一定能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詳細]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才能在包容“不同”中尋求“共同”,在尊重“差異”中謀求“大同”。[詳細]
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要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詳細]
穩健審慎,既汲取千年文脈精髓,又彰顯現代金融元素、金融理念、金融精神,既是金融業內普遍認同的“鐵律”,也是推動金融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詳細]
新元肇啟,萬象更新。度過龍年春節假期,我們又開啟了新的奮斗之旅。站在新的起點,讓我們重溫習近平總書記在歷年春節團拜會上鼓舞人心的話語,積蓄能量,帶著希望與信心,重新出發。[詳細]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把老一輩革命家共同開創的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