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牛樂耕
責任編輯:李士環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不僅深刻改變了世界,也深刻改變了中國。”深刻回顧了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對世界和中國發展的歷史,也為我們在新時代如何更好地發揮馬克思主義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巨大作用指明了方向。
馬克思主義深刻改變了世界。習近平認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馬克思主義審慎批判、兼收并蓄康德、黑格爾、費爾巴哈等人的哲學思想,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等人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等人的古典政治經濟學思想等18、19世紀歐洲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成果,將其作為行動的指南形成和發展。20世紀以后,社會矛盾不斷激化,緩和社會矛盾、修補制度弊端,西方各種各樣的學說都在開藥方,其中包括凱恩斯主義、新自由主義、新保守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實用主義、存在主義、結構主義、后現代主義等,不勝枚舉,這些既是西方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深刻影響著西方社會,但從來沒有像馬克思主義這樣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十九世紀上半葉馬克思主義誕生,整個人類社會自此開始基本分為了兩部分,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整個人類基本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基于大量實踐而確定的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概念的劃分。一個世紀以后,在二十世紀下半葉,以蘇東劇變和前蘇聯共產黨垮臺為標志,違背了馬克思主義,結果蘇東劇變、蘇聯共產黨垮臺,其元氣大傷,至今尚不能恢復往日輝煌。令世界矚目的是,遠在世界東方的的中國,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在世界經濟、社會發展和民族進步中均大放異彩,屹立在世界東方,并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馬克思主義改變中國的歷史發展脈絡清晰而明顯。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先秦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儒釋道合流、宋明理學,儒、釋、道、墨、名、法、陰陽、農、雜、兵等各家學說,涌現了老子、孔子、莊子、孟子、荀子、韓非子、董仲舒、王充、何晏、王弼、韓愈、周敦頤、程顥、程頤、朱熹、陸九淵、王守仁、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魯迅等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思想文化,汗牛充棟的文化典籍包含著豐富的哲學社會科學內容、治國理政智慧,為古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據,也為中華文明提供了重要內容,為人類文明作出了重大貢獻。鴉片戰爭已后,隨著列強入侵,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打破了中國的國門,中華民族陷入內憂外患的悲慘境地,把我國逐步變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西方潮水般的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隨之涌入,同時,自那以后,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經歷了近百年刻骨銘心的慘痛而又屈辱的歷史。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行徑和中國人民遭受的深重苦難引起了馬克思高度關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馬克思撰寫了十幾篇關于中國的通訊,向世界揭露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真相,為中國人民伸張正義。 “馬克思、恩格斯高度肯定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進步的貢獻,科學預見了“中國社會主義”的出現。” (習近平語)天佑中華,為了尋求救亡圖存之策,林則徐、魏源、嚴復等人把眼光轉向西方,從“師夷長技以制夷”到“中體西用”,從洋務運動到新文化運動,西方哲學社會科學被翻譯介紹到我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語)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倡導運用馬克思主義改造中國社會,給苦苦探尋救亡圖存出路的中國人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全新選擇。
接下來中國的發展在曲折中前行。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共產黨人敏銳的意識到,“既要革命就要有一個革命的黨”,要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中國共產黨人領導全國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不斷豐富完善和發展,團結帶領人民,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經過長期奮斗,歷經革命、建設、改革,建立了新中國,進行了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辛探索,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
目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仍然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珍惜今天的生活,熱愛自己的職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各自的系統和領域,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單位:中共山東省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