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牛樂耕
責任編輯:李士環
科學素質,從小里說,是一個人對科技議題的認知與觀點;從大里說,則是一個國家公眾對科學的理解與辨識程度。從輕里說,科學素質關乎一個人、一個家庭的理性判斷與決策;從重里說,則會影響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穩定與安全。鑒于此,本期編輯部特邀請相關專家圍繞科學素質進行討論。
■李大光
現代對科學素養概念的討論始于20世紀50年代末,其主要原因是蘇聯的第一顆人造衛星“Sputnik”發射成功后,引發的關于美國科學技術教育危機、科學技術落后以及公眾對科學技術的支持程度的擔憂。美國人認為,美國的后代在各種國際科學競賽中成績的低下,預示著未來美國人無法在科學技術的競爭中取勝。
自上世紀80年代后,西方國家和其他國家對科學素養的關注和持續研究便從未中斷。在過去的40年時間內,討論科學素養問題的論文和文章呈現上升趨勢。從1974年到1990年期間,與科學素養有關的期刊論文、研究報告、會議論文、項目計劃文章、項目報告和期刊社論等文獻就多達300多篇。
1983年,喬恩·米勒在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出版的特刊《代達羅斯》發表的文章“Scientific Literacy: 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review”從概念和經驗角度對科學素養概念進行審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他認為概念的形成應該符合“當代形勢”,當代的美國社會是“科學技術社會”。
按照這個社會形態的需要,他提出科學素養的三個維度:科學的準則和方法、科學的主要術語和觀點、科學對社會的影響。在后來的研究中,他對這三個維度作了一些修改,并逐步建立采用社會學的方法進行測度的評估體系。
米勒在這個領域的貢獻主要在于在認真總結前人基礎上,進一步確定了科學素養的定義和內涵。他在1983年的文章不僅兼顧到科學素養的各種觀點,并對其進行融會貫通,同時提出了科學素養的多維性。他不僅確定了概念,而且在后來通過開放和定性研究確定了測度方法和題目。這是因為他比任何人都更敏感地意識到科學素養的社會維度和文化維度。目前共有40個國家采用他的維度和指標以及測試題目進行本國的調查。
最早詳細討論公眾科學素養的著作大概是國際成人素養方法研究所學者托馬斯(Thomas)和肯杜(Kondo)于1978年發表的《向科學素養邁進》,該報告是為研究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的科學素養標準和實現方法而進行的設計。印度政府國家科學技術傳播委員會支持的一個印度基層志愿科普組織(Vikas Bharati)是由學者和科普積極分子組成的,這個組織撰寫了一個關于提高印度公眾科學素養的報告《全民基礎科學》。上述兩個報告都是具有發展中國家科學素養的特點的研究性戰略發展式的報告。
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國際討論中,米勒認為,科學素養是多維的概念。界定科學素養的概念不是一門精確的科學,而是一種評價。科學素養應該被看作是社會公民和消費者所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對于科學技術的理解。科學素養的概念并不是指公眾對科學已經達到很好的理解程度,而是指一種基本程度。
他認為,科學素養具有以下內容:1. 理解基本的科學技術術語和概念;2.理解對現實的設計進行科學檢驗的過程和方法;3.理解科學技術對社會的影響。米勒根據國際研討形成的科學素養的幾個維度,進而通過項目反應理論設計出科學素養調查指標和問卷。世界上關注本國科學素養發展的研究機構開始逐步采用米勒的調查問卷進行本國的科學素養調查。
中國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進行調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從1982年開始在其《科學與工程學指標》中進行“公眾對科學技術的理解與態度”國際比較數據分析。2001年將中國在2001年進行的中國公眾對科學技術的理解和態度的調查列入國際比較數據分析。
從此之后,中國成為公眾科學素養的調查的主要國家,其調查數據在國際比較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調查數據的分析還包括公眾獲得科學技術信息的渠道、對科學技術信息感興趣程度、公眾的科學技術知識水平和對科學技術相關問題的看法和態度等。從數量上看,已經涉及40多個國家和地區。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大學)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是中華民族保持生命力的精神支柱、保持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新時代,我們要將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作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轉型的基本準則和必由之...[詳細]
今天,我們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是長期的、尖銳的,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因素也是復雜的。加強黨的建設,就要同一切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問題作斗爭,祛病療傷、激濁揚清,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詳細]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應把樹立質量第一意識、提升質量水平作為重要抓手,加快推進質量強國建設。[詳細]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時代。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經濟由大到強的轉變,仍然需要繼續深化股份制改革。要看到,我們在產權改革和產權保護等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一定要登高望遠、居安思危,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勇做新時代改革的推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