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士環
作者: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 胡敏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部署2021年工作要點,明確提出了今年的改革目標、改革原則、改革著力點和改革方法論。會議強調,要發揮全面深化改革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關鍵作用。要把加強改革系統集成、推動改革落地見效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有系統觀念、要有辯證思維、要有創新意識、要有釘釘子精神。
系統觀念就是要把握整體和全局發揮改革整體效應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堅持系統觀念作為“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后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之一,強調堅持系統觀念,要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這也是“十四五”時期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
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加強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以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謀劃推進改革,開創了以改革開放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新局面。我國改革也從前期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中期全面推進、積厚成勢,再到現階段加強系統集成、協同高效,蹄疾步穩、有力有序解決各領域各方面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政策性創新問題,實現了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協調、全面深化的歷史性轉變。現在,我們進入了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一項宏大而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仍然需要通過接續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進入新發展階段的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過去的改革著力于經濟體制改革,更多的是單兵突進,現在改革進入深水區,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領域改革之間緊密聯系、相互交融,任何一個領域的改革都會牽動其他領域,同時也需要其他領域改革密切配合。如果各領域之間的改革相互不配套,甚至相互牽扯,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難推進,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所以,改革零敲碎打調整不行,碎片化修補也不行,必須對各項改革的關聯性、系統性、可行性進行研究,開展聯合作戰,推動各領域改革聯動集成、協同配合。
因此,改革設計者要注重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加強改革政策統籌、進度統籌、效果統籌,以全面深化改革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發揮改革的整體效應。改革執行者要勇于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消除局部和部門本位主義,堅持全國一盤棋,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在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識大體、謀整體、顧全局,主動識變求變應變。
辯證思維就是要突出問題和重點抓住關鍵突破攻堅
習近平總書記在看待改革問題時,總是強調“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在闡述全面深化改革時,強調要堅持“兩點論”,一分為二看問題。善于抓住關鍵、找準重點,就能洞察事物發展的規律。問題在哪里,改革就要到哪里。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的,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
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堅持問題導向,就要扭住新發展格局的目標任務,解決影響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突出問題,解決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突出問題。中央深改委第十八次會議重點強調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圍繞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圍繞暢通經濟循環、圍繞擴大內需、圍繞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圍繞推動全面綠色轉型五個方面深化改革。這五個方面既集中體現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任務和重大部署,也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今年經濟工作重點。這五個方面也都是目前制約我國現代化發展的突出矛盾,是必須要啃的改革硬骨頭,必須要攻克的改革難關,更是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關鍵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著力點必須與此緊密配套、環環相扣。
比如,在科技創新領域,一方面我們要看到我國科技實力已躍上新的大臺階,在許多方面處于全球并跑、領跑位置,但另一方面又要清醒認識,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核心技術還受制于人,亟待突破產業瓶頸,確保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這就需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堅決破除影響和制約科技核心競爭力提升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攻克重要領域“卡脖子”技術,牢牢把握創新發展主動權,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再比如,要深化土地制度、戶籍制度改革,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和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步伐,才能促進城鄉經濟循環等等。可以說,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就是要推動改革向更深層次挺進,重點堅決破除影響和制約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一系列體制機制障礙,才能暢通國民經濟循環、順暢地構建起新發展格局,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圍繞這五個方面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深化改革,實現了重點突破,就會引領我國改革向縱深推進,就是將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到了實處。
創新意識就是要不拘套路和陳規立足實際尊重創造
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年末主持召開中央深改委第十七次會議就指出,這些年改革工作,我們堅持以思想理論創新引領改革實踐創新,以總結實踐經驗推動思想理論豐富和發展,從改革的總體目標、主攻方向、重點任務、方法路徑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有突破性、戰略性、指導性的重要思想和重大論斷。我們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相結合,堅持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協調,堅持試點先行和全面推進相促進,推動全社會形成改革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充分涌流的生動局面。可以說,正是因為我們黨始終有創新意識,成就了這一場思想理論的深刻變革,成就了這一場人民廣泛參與的深刻變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風險挑戰,開啟了氣勢如虹、波瀾壯闊的全面深化改革進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為推動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奠定了堅實基礎。這成為創新引領改革實踐的生動寫照。
進入新發展階段,中央深改委第十八次會議繼續強調全面深化改革要樹立創新意識,是基于改革的歷史經驗,更好應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我們這樣一個十四億人口的大國邁向現代化強國,這本身就是創新性事業,沒有可以照搬的模式和現成的路徑。在船到中游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改革關口,更需要我們保持創新意識。我們必須摒棄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走出安于現狀的路徑依賴,善于打破陳規、不拘套路,繼續激發敢為人先的銳氣,以思想認識的新飛躍打開改革發展的新局面。為此,要大力尊重人民群眾在改革上的首創精神,要積極鼓勵地方基層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改革征程上勇于探路,率先突破、率先成勢。
釘釘子精神就是要強化制度建設鍥而不舍久久為功
黨的十八大到十九大以來歷次的中央深改組、深改委會議,習近平總書記總是強調改革歸根到底要抓落實。他號召全黨要發揚釘釘子精神,抓鐵有痕、踏石留印。否則,再好的改革藍圖,如果只停留在口號上、傳達在文件中,就是鏡中月水中花。
中央深改委十八次會議就此著力強調制度建設。事實上,這些年的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了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深刻變革。我們始終突出制度建設這條主線,不斷健全制度框架,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創新重要制度。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實施、落實“六穩”“六保”經濟工作中,正是制度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改革的關鍵一招作用才得以充分彰顯。
因此,發揮全面深化改革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關鍵作用,根本上還是靠制度。緊緊抓好制度建設這條主線,就要落實落細改革主體責任。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目標清晰,戰略部署明確,方法路徑高效,改革工作的著力點,就是既要在原有制度基礎上繼續添磚加瓦,又要在現有制度框架內搞好精裝修,切實打通制度堵點、抓好制度執行。以釘釘子精神鍥而不舍、久久為功,夯實改革的制度根基,就能破解新發展格局的各種體制機制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