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士環
作者:孫海峰
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超戰略思維的集中彰顯和鮮明體現。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強化運用戰略思維,從戰略研判、戰略謀劃、戰略執行三個維度系統把握、一體推進,在準確識變的基礎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以堅定戰略定力、戰略自信貫穿戰略展開全過程,化危為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奠定堅實基礎。
戰略定力是對于戰略目標、戰略方向的高度自信和堅定認同,是確保道路、方向、立場等重大原則問題不偏不變的根本保障。保持堅定戰略定力,是在危機和變局中保持清醒、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必然選擇。
面對波濤洶涌的世界經濟大潮,面對前進道路上的急流險灘暗礁,必須保持戰略清醒、增強戰略定力,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高度戰略自信和戰略耐心開好頂風船,在育先機、開新局中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加安全的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
強化戰略研判,準確識變
科學準確的戰略研判是戰略謀劃執行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依據。新形勢下準確識變,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從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國內與國際等方面出發進行綜合性戰略思考。
要深刻把握局與勢,正確認識我國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發展階段。從國際層面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催化大變局加速變化,世界經濟持續低迷,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民族主義、孤立主義興起,世界多極化遭遇阻礙,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同時,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國際力量對比呈現出“東升西降”的發展態勢。從國內層面看,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依靠傳統要素和出口導向推動經濟增長的發展戰略面臨調整,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國際大循環動能日益減弱;此外,我國經濟長期向好,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大,國內大循環活力日益增強,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
要辯證看待危與機,科學分析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既帶來一系列新機遇,也帶來一系列新挑戰,是危機并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要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的立場觀點方法,從挑戰與機遇的辯證轉化關系認識和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要以戰略思維綜合研判這些機遇和挑戰,明確總體上機遇大于挑戰,明確自身不斷發展壯大才是最大機遇,也是抵御風險挑戰、應對危機變局的最大底氣。要全面、辯證地認識把握機遇與挑戰、危機與先機、變局與新局的同生共存與相互轉化的關系,善于從眼前的危機、眼前的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
優化戰略部署,科學應變
戰略部署是在科學研判基礎上圍繞明確的戰略目標作出的整體性戰略安排和系統性戰略謀劃。戰略上謀劃得科學、部署得精密,才能增強戰略指導性,促進戰略的實施與展開。要在戰略部署中注重系統性和全局性,抓住戰略重點和關鍵,科學求變,圍繞先機和新局,統籌安全和發展,結合戰略和戰術,做好全局性謀劃和戰略性布局。
要錨定戰略目標,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把握科技創新先機。科技創新是牽動我國發展全局的牛鼻子,也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關鍵變量,搶占科學技術的制高點意味著搶占引領世界未來的先機。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會窗口,圍繞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全面加強對科技創新的部署,集合優勢資源,瞄準未來大國發展的戰略重點,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等國家戰略,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等關鍵領域,謀劃部署一批強基礎、利長遠的標志性重大工程項目。
要聚焦戰略主題,堅持系統觀念,科學謀劃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立足我國自身超大規模工業體系和內需市場的實際國情、有效應對傳統國際循環日益加大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不安全性作出的主動選擇,是把握發展主動權的先手棋,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持系統觀念,依托我國顯著制度優勢和堅實改革基礎,全面布局新發展格局的實施路徑和戰略部署,要抓住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國內經濟復蘇的快速啟動期,部署一系列以暢通國內大循環為目標的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
要增強戰略預見,統籌發展與安全,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我國各類矛盾和風險易發期,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必須增強風險意識,樹立底線思維,充分做好應對新的風險挑戰的準備。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實施國家安全戰略,增強戰略預見和預置,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保障國家能源和重要資源安全,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確保國家網絡和信息安全,保障生態環境安全,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
推進戰略執行,主動求變
戰略執行是實施戰略謀劃的過程,是保障戰略目標和戰略愿景轉化為現實的關鍵。要在戰略執行中切實提升戰略實施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不僅需要發揚釘釘子精神狠抓落實,還要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掌握斗爭策略,勇于在危機和變局中進行斗爭。
增強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率先搶占戰略制高點。在危機中育先機,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以科技創新塑造先發優勢,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要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打好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堅戰,率先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制高點;要進一步突出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使企業成為創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轉化的生力軍;要用好用活人才,大力培養和引進國際一流人才和科研團隊,建立更為靈活的人才管理機制,最大限度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提高科技產出效率;要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堅持開放創新,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
增強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以擴大內需形成新發展優勢,牢牢掌握戰略主動權。于變局中開新局,就要增強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培育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要全面對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質量,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要抓住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這個關鍵,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暢通各種生產要素的循環流轉;要加強國內大循環在雙循環中的主導作用,協同推進國內市場和貿易強國建設,重視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
增強全面深化改革的能力,以深層次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改革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關鍵,是推動國家發展的根本動力。必須善于運用改革思維和改革辦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開放和自主、系統全面和重點突出等關系,以更大勇氣更多舉措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使各項改革舉措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精準發力。要通過改革著力培育市場主體,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要用好政府和市場“兩只手”,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宏觀調控的因勢利導作用;要通過改革完善公平競爭制度,加強各類產權保護,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孫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