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士環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更好惠及各國人民。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法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深刻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開放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鮮明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明確回答了新時代為什么要全面擴大開放和如何全面擴大開放的問題,系統闡釋了全面擴大開放的重大意義、基礎條件、重點任務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對外開放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發展階段推動高水平開放的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
全面擴大開放是必然要求
對外開放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
從國內看,全面擴大開放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重要動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打開國門搞建設,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貨物貿易第一大國。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更好發揮高水平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重要作用。這個作用主要體現在:通過擴大進口和高質量“引進來”,形成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吸引力,改善我國生產要素質量和配置水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通過優化出口結構和高水平“走出去”,增強我國產品和服務的國際競爭力、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中的影響力、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的強大推動力;通過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市場規則體系,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從國際看,全面擴大開放為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對外開放中不斷壯大,不僅發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在此形勢下,我國秉持開放、合作、團結、共贏的信念,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通過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將更有效率地實現內外市場聯通、要素資源共享,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為國際社會注入更多正能量。
抓住新機遇應對新挑戰
當前,我國全面擴大開放的優勢和條件發生顯著變化,既面臨新機遇,也要應對新挑戰。
具備新優勢。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超大規模市場、完整產業體系、強大人力資源以及一流營商環境等新優勢正在形成和鞏固,具備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的多方面條件。當今世界最稀缺的資源是市場,而我國有14億多人口和4億以上中等收入群體,每年進口商品和服務約2.5萬億美元,廣闊的內需市場將繼續激發源源不斷的創新潛能,形成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雄厚支撐。
面臨新機遇。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雖遭遇逆流,但國際經濟聯通和交往仍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各國走向開放、走向合作的大勢沒有改變,經濟全球化展現出新的韌性。特別是數字技術強勢崛起,促進產業深度融合,引領服務經濟蓬勃發展,服務業開放合作正日益成為推動發展的重要力量。這些都為我國全面擴大開放提供了歷史機遇。
應對新挑戰。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國際環境日趨復雜嚴峻。人類還未走出世紀疫情陰霾,又面臨新的傳統安全風險;全球經濟復蘇仍脆弱乏力,又疊加發展鴻溝加劇的矛盾;氣候變化等治理赤字尚未填補,數字治理等新課題又擺在國際社會面前。特別是一些國家執意打造“小院高墻”“平行體系”,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這就要求我們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更好爭取開放發展的戰略主動。
牢牢把握新任務新要求
過去我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新形勢下全面擴大開放,我們要牢牢把握新任務新要求。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耙粠б宦贰苯ㄔO是擴大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和經濟外交的頂層設計。目前,“一帶一路”已經完成總體布局,取得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成為沿線各國共同的機遇之路、繁榮之路。面向未來,共建“一帶一路”應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努力實現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目標,朝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不斷邁進。應繼續將互聯互通作為關鍵,一體深化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協同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準“軟聯通”、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建設更緊密的互聯互通伙伴關系。應穩妥開展健康、綠色、數字、創新等新興領域合作,培育合作新增長點。應統籌考慮和謀劃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共建“一帶一路”,聚焦新發力點,塑造新結合點,建設更緊密的開放包容伙伴關系。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全面擴大開放的強大體制機制保障,也是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更高水平主要體現在:一是更大范圍的開放。鞏固東部沿海地區和全國特大城市的開放先導地位,加快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開放步伐,加大內陸和沿邊開放力度,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二是更寬領域的開放。不僅要推動對外貿易和跨境投資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貿易強國,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有序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而且要深化拓展金融、科技、人才等領域的國際合作,使商品、要素等領域開放形成協同效應。三是更深層次的開放。在持續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的同時,更加注重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形成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高效統籌開放和安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握好開放和安全的關系,織密織牢開放安全網,增強在對外開放環境中動態維護國家安全的本領。世界大變局正在加速演變,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增多,我國外部環境復雜嚴峻,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維護經濟安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也更加迫切。應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加快完善與更高水平開放相匹配的監管和風險防控體系,健全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反壟斷審查、國家技術安全清單管理、不可靠實體清單等制度,著力維護重要資源和產品供給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金融安全等,將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創造更加有利的全球治理環境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加強全球治理、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是大勢所趨,也是各國面臨的共同任務。當前,二戰結束后形成的全球治理體系基本架構仍在發揮有效作用,但不少機制、規則和運作方式已不能適應國際力量對比的變化,不能適應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要求,也不能適應國際社會共同面對的新問題新挑戰,必須進行調整、改革與完善。我國將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共同營造有利于發展的國際環境,共同培育全球發展新動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倡導平等、開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經濟治理觀,推動國際社會共同構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開放透明的全球貿易和投資治理格局、綠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包容聯動的全球發展治理格局,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ㄗ髡呦抵袊暧^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