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士環
作者:毛軍權《光明日報》( 2023年02月13日02版)
【光明論壇】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教育、科技、人才作為一個專章部署,突出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明確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開創新時代人才發展工作新局面,需要我們聚焦營造高品質的人才發展生態,不斷筑牢人才發展基石。
用好高質量“指揮棒”,優化人才評價生態。具體來說,就是要樹立重質量、貢獻、影響的新型人才評價導向。重質量導向的人才評價,是指應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質量內涵,打破盲目追求數量的做法,著重強調成果的原創性和創新性。貢獻導向,指更注重科研成果對現實生產力的推動作用,重視其在提高生產、推動發展、優化結構等方面的現實效用。影響導向的人才評價,則理應更注重衡量研究成果在學術及社會領域的影響力和穿透力、在國內外相關領域的學術話語解釋力與話語權。
人才評價的關鍵,在于打“質量牌”而非“數量牌”。比如,推進實施代表作制度,允許人才自主選擇能體現其能力水平的代表性成果作為評價的主要內容;繼續探索完善分類評價,對基礎研究人才重點考察創新研究能力和潛力,對應用研究人才重點考察研究的應用價值,對成果轉化人才重點考察轉化的經濟社會效益,對條件保障人才重點考察服務能力和水平等。
搭設成長成才“大舞臺”,優化人才創新生態。面對科技發展新趨勢,應積極探索順應先導產業發展需求、面向基礎研究和特定產業領域的“新型大學”建設,加快推行“小而精”“小而特”的產業創新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模式,以產業需求和創新發展為導向,培養更多應用型人才,推進產教融合。科技競爭新格局下,宜支持開展國家層面的科技創新主場外交,發起基礎研究和相關技術創新領域的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打造以進博會、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等為代表的高端會議體系,形成前沿科學問題和優秀人才的發現機制,吸引國際一流科研機構和世界頂尖科學家落戶開展工作。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是我國的開放高地、人才高地,在合力留才、以財助才等方面可先行一步。一方面,可推動實現跨境研發、科學數據跨境流動和境外科技創新人員來華工作(臨時綠卡)的便利化,探索打造海外創新人才特區;另一方面,可支持國際頂尖人才、創新人才牽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重點研發項目,引入社會創新資本,加強對具有突出貢獻創新人才的獎勵扶持。
營造精準服務“強磁場”,優化人才服務生態。緊盯人才當下最為關心的生活保障訴求,進一步提升人才服務統籌層次,適時成立更多面向人才的專業化服務公司,更精準解決人才在住房安居、子女教育、父母養老等方面的現實困擾,最大程度幫助他們消除生活上的后顧之憂,讓人才安身、安心、安業。比如,可通過統籌設計成長貫通式居住解決方案,建立公共租賃、以租代售、共有產權等階梯式解決方案,形成可預期、努力可達的安居保障體系。此外,還可依托各種“人才驛站”,建立人才子女入學需求臺賬,實行入學后續跟蹤服務,及時有效解決人才子女入學過程中、入學后遇到的各種難題。用溫情服務、創新平臺,營造更為優質的人才生態,讓“千里馬”于斯為盛,盡情馳騁。
(作者:毛軍權,系上海市委黨校現代人力資源測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