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莊文楚
歐陽潔 林麗鸝
持續造福人民的發展道路,最具生命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愿同國際社會加強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共同為促進全球互聯互通做增量,讓更多國家、更多民眾共享發展成果。”
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聚焦消除貧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合作成果更好惠及更多國家更多民眾。中國與近90個共建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100余份農漁業合作文件,向多個國家推廣示范菌草、雜交水稻等1500多項農業技術,為解決全球發展失衡問題、推動各國共同走向現代化作出貢獻,激發了共建國家更大發展潛力、更強發展動力。
壯麗的“絲路畫卷”,展現出各國人民攜手創造幸福美好生活的生動實踐,展現出共同建設更加和平繁榮世界的不懈努力。
增進民生福祉,合作成果更好惠及共建國家人民
布斯坦灌溉渠道是烏茲別克斯坦西部地區規模較大的農業灌溉項目。今年3月,趕在當地種植季開始前,布斯坦灌溉渠道修復工程竣工通水,一舉解決了10多萬公頃農田灌溉難題。農民阿里感慨:“過去20多畝地灌一次水至少要一個星期,現在只需要2天就能完成。”
共建“一帶一路”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努力實現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給質量、更高發展韌性,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不斷走深走實,增進了共建國家的民生福祉,為各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規則標準,高標準推動各領域合作和項目建設。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已與巴基斯坦、俄羅斯、希臘、埃塞俄比亞、哥斯達黎加等65個國家標準化機構以及國際和區域組織簽署了107份標準化合作文件,促進了民用航空、氣候變化、農業食品、建材、電動汽車等多領域標準國際合作。
——走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之路,努力消除制約發展的根源和障礙,增強共建國家自主發展的內生動力。
作為中印尼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時速350公里的雅萬高鐵開通運行;連通埃塞俄比亞和吉布提的亞吉鐵路運營后,兩地運輸時間從公路運輸的7天縮短至10個小時;中巴經濟走廊的胡布電站項目建成后,可以滿足400萬巴基斯坦家庭的用電需求,為當地每年節省數億美元的發電成本……大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改善了當地的生產生活條件和發展環境,增強了經濟發展造血功能。一些建設周期長、服務長遠發展的工程項目,就像播下的種子,綜合效益正在逐步展現。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合作成果更好惠及共建國家人民。
一條條公路鐵路,一座座學校醫院,一片片農田村舍……10年來,各方深化公共衛生、減貧減災、綠色發展、科技教育、文化藝術、衛生健康等領域合作。一個個接地氣、聚人心的民生項目,為當地居民創造就業崗位、提升就業能力,有效提高了共建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世界銀行預測,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相關投資有望使共建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
深化友好合作,形成多元互動、百花齊放的人文交流格局
在希臘亞里士多德大學,同學們正在演唱中文歌曲《我的一天》,創作者哈杜皮斯·喬治斯說:“我發現,中文本身就是音樂——它有不同的聲調,我對中國音樂、對中文的興趣越來越濃厚。”
共建國家傳承和弘揚絲綢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廣泛開展文化旅游合作、教育交流、媒體和智庫合作、民間交往等,推動文明互學互鑒和文化融合創新,形成了多元互動、百花齊放的人文交流格局,夯實了共建“一帶一路”的民意基礎。
文化旅游合作豐富多彩。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已與144個共建國家簽署文化和旅游領域合作文件。中國在44個國家設立46家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其中共建國家32家;在18個國家設立20家旅游辦事處,其中共建國家8家。
教育交流合作廣泛深入。中國發布《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推進教育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已與45個共建國家和地區簽署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
媒體和智庫合作成果豐碩。中國與共建國家媒體共同成立“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截至2023年6月底,聯盟成員單位已增至107個國家的233家媒體。“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已發展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合作伙伴合計122家,16家中外智庫共同發起成立“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合作委員會。
民間交往不斷深入。推動中外民間組織建立近600對合作伙伴關系,開展300余個民生合作項目。60余個共建國家的城市同中國多個城市結成1000余對友好城市。72個國家和地區的352家民間組織結成絲綢之路沿線民間組織合作網絡,成為共建國家民間組織開展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秉持互利共贏,開辟世界經濟增長新空間
在南非約翰內斯堡,醫護工作者正為一臺來自中國企業的數字化醫療設備興奮不已。
“這是約翰內斯堡金山大學唐納德·戈登醫療中心引進的第一臺數字PET/CT(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該中心教授梵谷介紹,中國聯影醫療設備靈敏度、圖像分辨率極高,并提供了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秉持互利共贏的合作觀,搭建了國際貿易和投資的新平臺,提升了有關國家的發展能力和民生福祉,開辟了世界經濟增長的新空間。
衛生健康合作成效顯著。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已與1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衛生合作協議。中國與14個共建國家簽訂傳統醫藥合作文件,8個共建國家在本國法律法規體系內對中醫藥發展予以支持,30個中醫藥海外中心投入建設,百余種中成藥在共建國家以藥品身份注冊上市。
民生項目成效顯著。10年來,中國企業先后在共建國家實施了300多個“愛心助困”“康復助醫”“幸福家園”項目。“絲路一家親”行動民生合作項目涵蓋扶貧救災、人道救援、環境保護、婦女交流合作等20多個領域,產生了廣泛影響。
綠色低碳發展取得積極進展。中國與共建國家、國際組織積極建立綠色低碳發展合作機制,攜手推動綠色發展、共同應對氣候變化,與30多個國家及國際組織簽署環保合作協議,與31個國家共同發起“一帶一路”綠色發展伙伴關系倡議,與超過40個國家的150多個合作伙伴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
增強共建國家減貧能力。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糧農治理,與相關國家發布《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農業合作的愿景與行動》,與共建國家農產品貿易額達1394億美元,幫助亞洲、非洲、南太平洋、拉美和加勒比等地區推進鄉村減貧,促進共建國家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合民愿、惠民生、聚民心,不斷增強共建國家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望未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必將在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開展,讓各國民眾享受更多發展成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新的強大動力。
水運連著國運。一部泱泱大國的治國史,也是一部百折不撓的治水史。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看得最多的,“水”是主題之一。而通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除了以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以地域視角分類,還有便是以長江、黃河這樣的水系來統領。[詳細]
發展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發展中國家的第一要務,也是人類社會永恒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愿加大對全球發展合作的資源投入,致力于縮小南北差距,堅定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這既是我國持續推進國際發展合作和援外事業[詳細]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雜志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詳細]
心合意同,謀無不成。中國舉辦的菌草技術國際培訓班,給許多國家民眾帶來新機遇,成為互利共贏、造福人民的生動寫照。在斐濟,菌草技術被譽為“島國農業的新希望”;在萊索托,農民稱菌草為“致富草”;在盧旺達,3500多戶家庭參與菌草生產,每戶每年收入增加了1至3倍[詳細]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銳意進取、守正創新、團結奮斗、扎實工作,一定能不斷書寫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新篇章、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詳細]
翻山越嶺、跨洋越海,絲綢之路是古人創造的互聯互通奇跡。如今,遠洋巨輪劈波斬浪,“鋼鐵駝隊”跨越大洲,續寫著新時代的絲路故事。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以共建“一帶一路”合作10周年為新起點,加快發展戰略對接,推[詳細]
一切偉大的實踐,都需要科學理論的正確指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必須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加強理論思維,總結好、運用好黨關于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思想理論成果,更好指引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詳細]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出來的。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沒有捷徑,唯有實干。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誠實勞動、勤勉工作,銳意創新、敢為人先,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充[詳細]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杭州亞運會給全世界留下難忘的杭州記憶。讓我們帶著這份美好的記憶,走人間正道,干正義事業,堅定不移朝著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構建亞洲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詳細]
文明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進步的標志。五千多年來,中華文明猶如一條波瀾壯闊的長河,一路奔涌、浩蕩向前,歷經風雨綿延不絕,飽經滄桑歷久彌新,在人類文明史冊上寫下濃墨重彩的篇章。[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