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仲 音
“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深刻闡明了發展新質生產力等重大問題,對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繼續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等提出明確要求,對我們堅定信心、真抓實干,扎實穩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不斷深化對生產力發展規律的認識,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促進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自覺行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過去一年,我國經濟總體回升向好,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6萬億元;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新型支柱產業快速崛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成果豐碩,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等前沿領域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助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實現高質量發展,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必須清醒看到,制約高質量發展因素還大量存在。新質生產力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演進方向,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也是推動生產力迭代升級、實現現代化的必然選擇。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只有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才能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習近平總書記突出強調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我們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科學方法與路徑。我國地域廣闊、各地情況千差萬別,發展新質生產力務必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不折不扣、雷厲風行、求真務實、敢作善為抓好落實。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深化科技體制、教育體制、人才體制等改革”“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明確了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的戰略重點、主攻方向。面向未來,聚焦妨礙中國式現代化順利推進的體制機制障礙,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激發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和數據等生產要素活力,必將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注入強勁動力。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因地制宜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中國發展必將長風破浪、未來可期。
凝聚眾智,匯聚眾力。將創新基因融進發展血脈,點燃新質生產力的強勁引擎,我們就一定能奏出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強音。[詳細]
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首次躍居世界第一,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4年保持全球第一,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新型支柱產業快速崛起……今天的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綠色發展動能澎湃,正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闊步前[詳細]
我國十四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發展途徑和推進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點。我們始終從國情出發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既不好高騖遠,也不因循守舊,保持歷史耐心,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持續推進[詳細]
新的春天,新的出發,沿著“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堅定向前。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增強做好經濟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以真抓的實勁、敢抓的狠勁、善抓的巧勁、常抓的韌[詳細]
要立足本地區的自然條件、經濟條件、區位條件等,找準經濟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謀劃用好牽引性、撬動性強的工作抓手,發揮自身優勢、彰顯自身特色,以一域服務全局,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合力。[詳細]
重視學習是我們黨推動事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堅持不懈深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加強干部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以思想高度統一確保政治統一、行動統一,全黨更加團結一致、本領不斷增強,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就一定能夠劈波斬浪、行穩致遠。[詳細]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青年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生力軍。新時代新征程,廣大青年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從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的歷史傳承中,從黨百余年奮斗的歷史經驗中,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不斷汲取智慧和力量,聚焦文化發展的[詳細]
在全社會大興勤儉節約之風,提倡節約、反對浪費,一方面要靠宣傳教育,引導人們從內心深處樹立儉樸意識,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改掉人走燈不關、水龍頭不擰緊、餐飲浪費等不良習慣。另一方面要建立反對浪費的長效機制。[詳細]
“更新”的城市,更美的生活。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增強發展潛力、優化發展空間,推動城市業態、功能、品質不斷提升,進一步彰顯文化特色和精神氣質,一座座城將更具魅力、更有活力。[詳細]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中國人民在邁向網絡強國的道路上闊步前進,讓互聯網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激蕩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