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牛樂耕
責任編輯:李士環
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是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內容。近年來,中華文化海外傳播成效顯著,但仍有一些認識上的差異需要統一。只有在價值、內容、方法上形成共識,才能提高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實效。形成價值共識是為了回答為什么傳播中華文化的問題,這是提高中華文化海外傳播實效的基礎;形成內容共識是為了回答傳播哪些中華文化的問題,這是提高中華文化海外傳播實效的關鍵;形成方法共識是為了回答怎樣傳播中華文化的問題,這是提高中華文化海外傳播實效的保證。
形成價值共識。文化是一種資源,具有相應的經濟價值。實現文化的經濟價值,應著眼于中華文化海外傳播,推出相應的文化產品,增強文化產品貿易實力,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中華文化海外傳播還能塑造良好的國家形象,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應通過廣泛開展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共贏。從廣闊的國際視野和全人類角度看,中華文化不僅屬于中華民族,也屬于全人類。中華文化歷經數千年傳承,積淀深厚,是東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在諸多方面可供其他國家和民族學習借鑒。深刻認識中華文化的世界價值,樹立文化自信,才能更好推動中華文化海外傳播。
形成內容共識。推動中華文化海外傳播需要有明確的內容指向,并且不斷進行內容更新。在傳播內容上應注意兩點:一是克服中華文化海外傳播內容泛化傾向,突出中華文化的核心內容。文化分為理念、制度和器物三個層次,其中理念層次是核心內容。在中華文化海外傳播過程中應注意突出重點,運用豐富多彩的文化手段將中華文化的精華展現出來。二是克服“重傳統、輕當代”傾向,重視當代中華文化的海外傳播。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這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現象,國外民眾非常感興趣。在中華文化海外傳播過程中,要在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同時,重視當代中華文化傳播。
形成方法共識。方法科學是傳播見效的重要保證。中華文化海外傳播學科跨度廣、實踐性強,與傳播學、文化學、符號學、語言學、社會學、歷史學等諸多學科都有密切關系。文化傳播實質上是符號“編碼—傳輸—接收—解碼”的過程,所以中華文化海外傳播需要借鑒符號學的理論和方法;文化與語言關系密切,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借鑒語言傳播的良好經驗,能夠促進中華文化海外傳播;文化屬于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文化傳播實質上是社會信息交流的過程,因此也需要借鑒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文化更是在歷史長河中不斷發展和積累起來的,因此在文化傳播過程中需要關注和借鑒歷史學的理論和方法。由此可見,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方法需要廣泛借鑒吸收多個學科理論和方法的養分。此外,中華文化在具體傳播過程中應采用多元化、多渠道的傳播方法,不僅要重視傳統的人際傳播,而且要利用好現代化的數字手段,發揮網絡和新媒體的作用,廣開傳播渠道。
(作者單位:大連外國語大學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研究中心)
,“有所不為”不僅僅局限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這種政績觀同樣適用于其他領域。比如,有損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我們堅決“有所不為”;有損國家利益、民族感情的事,我們堅決“有所不為”;有損世界和平、人類進步的事,我們堅決“有所不為”。為此,在推進中華民族...[詳細]
“理論的生命力在于不斷創新,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神圣職責。”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是人民的理論,是實踐的理論,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 [詳細]
“理論的生命力在于不斷創新,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神圣職責!苯裉欤腥A民族正在時代的大舞臺上不斷創造著新的奇跡,但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我們并未止步。我們要更加深入地推動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像習近平總書記號召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