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牛樂耕
責任編輯:李士環(huán)
編者按:今天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3周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廣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這一天,中國人民歡欣鼓舞、奔走相告,整個國家變成了歡樂的海洋。新時代,我們在實現(xiàn)了祖國富強的同時,更應(yīng)銘記歷史,勿忘國恥,以史為鑒,自強不息。
輕理論(11):銘記歷史是擁抱未來的最好姿態(tài)
欄目編輯:李士環(huán)
8月15日,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3周年紀念日。在這個洗雪民族之恥的紀念日前夕,沈陽、北京、上海、南京四地抗戰(zhàn)紀念館舉行活動,追思為民族獨立獻身的先烈,深思保衛(wèi)和平之道。73年在歷史長河中只是彈指一揮的瞬間,但它所昭示的歷史真理卻讓人銘記在心: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
人民網(wǎng):紀念抗戰(zhàn),化苦難為民族復興的斗志
“一個國家的光榮,可以讓13億中的每一個人去分享;而國恥,同樣也需要每個人都承擔。”終點亦是原點?谷諔(zhàn)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從衰敗走向振興的偉大轉(zhuǎn)折,在中國現(xiàn)代史劃出了一條“界河”:之前是列強入侵、軍閥割據(jù)、一盤散沙,之后是眾志成城、國家崛起、民族復興。我們不能因為苦難的包袱太重、歷史的悲情太濃,就模糊記憶、忘掉歷史,也不能因為處身和平時代,就讓歲月沖淡一切苦難和傷痕。把抗戰(zhàn)精神和抗戰(zhàn)記憶化為沖刺民族復興的斗志和動力,擔當起歷史賦予的神圣使命,中國人民一定能實現(xiàn)偉大夢想、捍衛(wèi)世界和平。
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銘記歷史是擁抱未來的最好姿態(tài)
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銘記歷史才能開創(chuàng)未來。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越是在這樣的時刻,越不能忘記我們一路走來的艱辛曲折,不能忘記刻印在民族骨髓深處的血與火、痛與淚,不能忘記先輩為國家之存、民族之續(xù)、人民之生付出的巨大代價與偉大犧牲。在銘記歷史中珍愛和平,砥礪民族復興的堅強信念,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我們就必定能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勝利走向勝利。
愛國奉獻是偉大勝利的基座。沒有英雄的沖鋒,哪來敵人的敗退?沒有烈士的鮮血,哪來今日的和平?四行倉庫八百壯士、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馬石山十勇士……無論有名無名,抗戰(zhàn)英烈在我們的心中巍然屹立,他們的埋骨之地成為知名的精神地標。或瀝血孤營、或橫刀敵陣、或裂身溝渠、或碎首沙場,時至今日,他們的鮮活面容依然在我們眼前飛揚,他們的浩然氣概依然在中華大地回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