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士環
善于化危為機,體現著唯物辯證的思想方法。面對紛繁復雜形勢,我們需要客觀地而不是主觀地、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孤立地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矛盾雙方對立統一的過程中把握事物發展規律。善于化危為機,對領導干部來說,也是必備的一種本領。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國家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干部能力的一次大考。越是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越要開動腦筋,主動作為,善于化危為機,而不是茫然、坐等、懈怠,為眼前的問題和困難所嚇倒。
一手抓緊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工作,一手抓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堅持“兩手抓”實現“雙勝利”,就體現了這種辯證思維。有序推進復工復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強化“六穩”舉措,加大政策調節力度等,就是當下化危為機、釋放發展最大潛力和強大動能的重要舉措。
應該看到,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回旋余地大是客觀實在的,我國已擁有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能、龐大的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應對這次疫情,又充分展示出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完全可以相信,疫情撼動不了中國經濟,短期影響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發展的大邏輯大趨勢。當前我們可以把復工復產與擴大內需結合起來,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疫情過后,從中長期著眼,更需要加大力度把我國的消費潛力、產業成長、投資空間、創新后勁、人力資本紅利等更有力地釋放出來。
要充分發揮擴大消費的基礎作用。擴大消費是對沖疫情影響的重要著力點之一,也是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去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萬元,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這為消費進一步成為經濟增長新動能提供了保障。疫情對一些傳統行業受沖擊較大,而智能制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要以此為契機,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加快促進新舊動能轉化,實現疫情后的消費回補和釋放新興消費潛力。
要積極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要聚焦“新基建”等重點投資領域,加快推動建設一批重大項目,加大新投資項目開工力度,加快在建項目建設進度。優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投向,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加大試劑、藥品、疫苗研發支持力度,推動生物醫藥、醫療設備、5G網絡、工業互聯網等實體經濟加快發展。還要聚焦攻克脫貧攻堅戰最后堡壘,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釋放廣大農村地區的消費潛能。
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補短板強弱項中釋放發展潛力。此次疫情暴露出我國在城市公共環境治理、國家公共衛生投資、傳染病防治、重大物資儲備等諸方面制度性供給還存在明顯欠缺和不足。補足這方面短板,既是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水平之緊迫,也是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必須,更是推動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習近平總書記曾將中國經濟比喻為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經歷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經過抗擊疫情的磨礪,中國經濟韌性會越來越強,中國發展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會更加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