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士環
2020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既要確保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又要在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部署的改革上開好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環境越是嚴峻復雜,越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體系,促進制度建設和治理效能更好轉化融合,善于運用制度優勢應對風險挑戰沖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必須把防風險、打基礎、惠民生、利長遠的改革有機統一起來,堅定不移把黨中央部署的各項改革任務落實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有效應對風險挑戰沖擊。
應對風險挑戰沖擊必須堅持底線思維。科學把握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善于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牢牢把握主動權,是十分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面對波譎云詭的國際形勢、復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共產黨人必須保持清醒頭腦,錘煉松風一起知虎來的見微知著能力,科學預判潛在風險,深刻認識面臨的矛盾和問題,全面把握國際國內形勢變化,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不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幻,都必須保持戰略定力、戰略自信、戰略耐心,堅持原則性和策略性相統一,善于從紛繁復雜的矛盾中把握規律,進一步建立健全風險研判機制、決策風險評估機制、風險防控協同機制、風險防控責任機制,努力把戰略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應對風險挑戰沖擊必須統籌兼顧深化改革。我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把各種可能的情況想全想透,把各項措施制定得周詳完善,統籌全局、整體推進。當前,既要集中力量推進有助于促進復工復產、居民就業、投資消費、中小微企業發展、基本民生、脫貧攻堅的改革舉措,努力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限度;又要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預防預備和應急處突相結合,聚焦公共衛生、生物、糧食、能源、金融、網絡、防災備災、社會治理等重點領域深化改革,補強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短板弱項,準備好有效應對風險挑戰的先手;還要抓住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營商環境、擴大國內需求、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科技創新、擴大對外開放、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重要方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做好利長遠打基礎的“潛功”。
應對風險挑戰沖擊必須全面落實各項改革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擘畫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藍圖。將藍圖變成現實,重在落實,也難在落實。必須拿出敢于擔當的勇氣和決心來,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敢于向頑瘴痼疾開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堅決將改革進行到底。堅持問題導向,把改革重點放到解決一個一個實際問題上來,努力把問題想深、想細、想透,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是誰的問題就由誰來解決,堅定不移朝著全面深化改革目標前進。大力弘揚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精神,理解改革要實,謀劃改革要實,落實改革也要實,既當改革的促進派,又當改革的實干家。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我們要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統籌推進各領域各方面改革,努力使改革更加符合實際、符合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符合人民群眾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