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士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專題,集中收入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人民至上的系列重要論述,深刻展現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人民是我們黨的力量之源、勝利之本、執政之基。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我們黨都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站穩人民立場,樹牢宗旨意識,走好群眾路線,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在深入基層中聽民聲。“本強則茂,基壯則安。”生活過得好不好,群眾最有發言權。毛澤東同志指出:“沒有眼睛向下的興趣和決心,是一輩子也不會真正懂得中國的事情的。”只有多接觸基層,方能感受到群眾冷暖。服務好人民群眾,就要深入基層一線,聽聽群眾的呼聲,看看群眾的臉色。“安民先知民,知民需進門。”坐在屋里都是問題,走進基層全是辦法。黨員干部要堅持問題導向,身入基層、心入基層,多到困難大、矛盾多、條件差的地方走走,去掉官氣、放下官架、丟棄官腔,以“甘當小學生”的精神拜人民群眾為師,真正了解基層群眾的急難愁盼。
在注重實干中解民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好大喜功、好高騖遠,華而不實、虛有其表,重包裝不重實效、重宣傳不重實績、重面子不重“里子”,甚至搞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這些糊弄群眾的行為嚴重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嚴重損害黨群干群關系。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國際環境,黨員干部要發揚“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苦干實干精神,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把心思放在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上,在鄉村振興、疫情防控、產業升級等重大實踐中壯筋骨、長才干。讓黨員干部一心一意為民服務,僅靠說服教育是不夠的,還要營造良好的干事創業環境,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解決好干與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讓想干事者有機會、能干事者有舞臺、不干事者受懲戒。
在善于創新中謀民利!坝,鼎新革故。”創新就是開辟新路子,有創新才有突破,踩著別人腳步走路的人,永遠不會留下自己的腳印。當前,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層出不窮的新情況新問題,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沒有創新意識是不行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在變、任務在變、要求在變,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黨員干部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摒棄“老框框”“老調調”,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敢闖、敢干、敢為天下先,以改革創新精神干出新作為。新時代既有新機遇也有新挑戰,如何危中尋機、化危為機是黨員干部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發展,黨員干部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強化“今日之我勝昨日之我”的創新意識,著力創新思維、創新機制、創新方法,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讓人民群眾成為創新的受益者。
在強化監督中聚民心。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一些黨員干部不愿監督、不敢監督、不會監督,擔心監督下級丟選票、監督同級傷和氣、監督上級穿小鞋,造成下級監督弱、同級監督軟、上級監督遠,讓監督的效力大打折扣甚至形同虛設。信任不能代替監督,監督不能存在盲區。黨員干部作為人民公仆,就要強化監督意識,正確對待監督,自覺接受監督,習慣在監督下工作生活,讓監督的“手電筒”既照別人也照自己。監督要形成有力震懾,必須織密扎牢監督之網,推進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統籌銜接,強化黨內監督與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財會監督、統計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貫通協同,推動各類監督力量整合、工作融合,實現黨內監督全覆蓋、對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把權力關進籠子里、曬在陽光下,切實發揮群眾監督的“探頭”作用。
。ㄗ髡呦岛鲜∥h校教授、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