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武衛政
有形和無形的存量資源,既是城市的“老家底”,也是未來發展的潛力所在
堅持走內涵式發展路子,就要將盤活存量與培育增量、提升質量同步謀劃、一體推進,努力做到盤出增量、盤出效益
夜幕降臨,在天津南開區紅旗路、白堤路沿線遠觀,天津科技廣場的8棟高樓挺拔矗立、燈光閃亮,紅藍相間的“天開高教科創園”標志格外醒目。
然而,就在一年多前,這片生機勃勃的創新之地,還是一片因資金鏈斷裂而閑置的爛尾樓。引入優質資源,盤活閑置近10年的樓宇,時下的天開高教科創園已入駐科技型企業1300多家、金融和科技服務機構230多家。
一樣的空間,不一樣的價值,蝶變如何發生?盤活存量是關鍵。如今,在天津,通過盤活“老家底”,引進新業態、導入新項目、增添新功能、激發新動能,一批批老舊廠房、老舊廠區、創業園區華麗變身,實現“老樹開新枝”“新枝發新芽”。
建設現代化大都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是一道現實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走內涵式發展路子,創新城市治理,加強韌性安全城市建設,積極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盤活存量,正是走內涵式發展路子的一個抓手。
當前,城市發展普遍面臨著存量更新利用問題。未得到妥善利用的土地資源,閑置的工業廠房、商務樓宇、商業設施,利用不充分的場館設施;低效使用的股權、債權等金融資產,空放的牌照、資質、產能等企業資源,“沉睡”的知識產權……有形和無形的存量資源,既是城市的“老家底”,也是未來發展的潛力所在。
堅持走內涵式發展路子,就要將盤活存量與培育增量、提升質量同步謀劃、一體推進,努力做到盤出增量、盤出效益,推動城市業態、功能、品質提升。
盤活存量,要有迎難而上的勇氣和擔當。“老家底”多是老舊賬,盤活它們確實不容易,有的還要承擔風險。但是,振興“家業”,不是非得“另起爐灶”,不能任憑“老家底”自生自滅,更不能把它們都拆了、扔了。應當認識到,盤活存量也是“硬”政績。必須珍視“老家底”,提高“新官理舊賬”的自覺性,以敢啃硬骨頭的勇氣,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帶領廣大干部群眾一起想辦法、干成事。
盤活存量,要堅持分類指導、精準施策。存量資源類型多樣,問題各不相同。在盤活過程中,須摸清底數、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有序推進、務求實效,切忌“情況不明決心大,思路不清辦法多”,一哄而上,搞“一刀切”。天津河北區在調研基礎上,率先采用“市屬國企+屬地政府”聯合盤活模式,重點引進培育醫療器械、“AI+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領域科技企業,將金獅橋附近一片占地120畝的老工業園區打造成一站式硬科技服務園區。實踐中,既要有緊迫感,盡快把閑置低效土地開發好利用好,又要保持歷史耐心,久久為功,善作善成。
盤活存量,要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和改革辦法。實踐證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用改革辦法沖破利益藩籬,存量才能真正“活起來”。鼓勵銀行為盤活的項目提供全供應鏈金融服務;通過不良資產收購、實質性重組、市場化債轉股、協議轉讓等方式促進盤活;發揮數據等新型要素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推動各類生產要素圍繞盤活集中配置、精準配置、創新配置……這些都是可用之招。
辦法總比困難多,最是實干能致遠。雷厲風行地干,求真務實地干,敢作善為地干,定能把“老家底”盤出新活力。
(作者為本報天津分社記者)
奮進新征程,不忘來時路。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大道上,讓我們向千千萬萬的老兵們學習、致敬,凝聚最強大的精神動力,勇毅前行。[詳細]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重大任務,明確改革路徑和具體舉措,為新時代新征程文化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深入貫徹落實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和舉措,[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著力解決干部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問題。”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新征程上,落實好改革舉措,必須有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建強干部隊伍,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著力解決干部亂作為[詳細]
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這是我們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有力保證[詳細]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組織部門身在其中、重任在肩,必須發揮帶頭作用,努力學在深處、干在實處,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促進派、實干家。[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凝結著黨和人民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作出重要[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要深化跨軍地改革。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發展和安全、富國和強軍,著眼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作出的戰略部署,是鞏固拓展國防和軍隊改革[詳細]
制度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制度穩則國家穩,制度強則國家強。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則,其中一條就是“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實現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內在要求以制度建設為主[詳細]
社會工作是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新時代黨的社會工作,對于走好黨的群眾路線,把廣大人民群眾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領域各類組織健康發展,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匯聚全社會推進改革發展的智慧和力量,具有十[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背靠祖國的強大支持和粵港澳大灣區廣闊腹地,依靠自身不懈努力,未來的香港將更加光彩奪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