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張琨
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提出:“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這為我們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必須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和內生動力。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需要不斷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克服和彌補市場的不足和缺陷,同時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
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需要健全市場體系基礎制度,堅持平等準入、公正監管、開放有序、誠信守法,形成高效規范、公平競爭的國內統一市場。全面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加大產權保護力度。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開展放寬市場準入試點。全面完善公平競爭制度,完善競爭政策框架,健全市場競爭狀況評估制度,弘揚公平競爭文化,堅決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加快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推進資源要素高效配置,健全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體系,形成統一開放的要素市場。加快完善現代化市場監管機制,創新監管方式,加強重點領域監管,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維護市場安全和穩定。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內生動力。各類市場主體都是國家現代化的建設者,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激發國有企業活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促進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建立透明的政企溝通渠道,破除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各種壁壘。弘揚企業家精神,引導企業家增強愛國情懷,勇于創新,誠信守法,承擔社會責任;拓展國際視野,帶動企業在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中實現更好發展。
完善宏觀經濟治理機制。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加強宏觀經濟治理的主要手段,同時需要就業、產業、投資、消費、環保、區域等方面政策緊密配合、協同發力,實現最佳政策效果。不斷優化各項政策手段組合,根據各自目標合理分工,共同服務于宏觀調控大局。完善宏觀經濟政策制定和執行機制,加強中央和地方、政府和市場主體之間的協調。重視和完善預期管理,主動引導和穩定市場預期。積極主動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增強國際競爭力。加強宏觀經濟治理數據庫等建設,提高宏觀經濟監測預警能力,全面提升宏觀經濟治理能力。
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完善國家行政體制,優化政府職責體系,厘清政府和市場、政府和社會關系,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提升行政管理水平。實施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清單管理,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對新產業新業態實行包容審慎監管。加強重大決策的調查研究、科學論證、風險評估,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評估和事后評價制度。大力推行“互聯網+監管”,完善有效監管、公正監管,為簡政放權提供保障。
(作者為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理論層面上,習近平法治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集成創新,是馬克思主義法治[詳細]
2020年11月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確立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指導地位。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法治思想展現出科學縝密的邏輯架構,實現了理論邏輯、歷史邏輯與實踐邏輯的辯證統一。習近平法治思想以馬克[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進行偉大斗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勇于戰勝一[詳細]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實現偉大夢想就要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歷經百年接續奮斗,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開辟了偉大道路、建立了偉大功業、鑄就了偉大精神、積累了[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和我國[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一百年來,[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詳細]
在中國古代歷朝所修的正史中,唐朝初年所修八史即《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以及《晉書》《南史》《北史》和元朝后期所修《遼史》《金史》《宋史》,是在朝廷主持下的兩次大規模修史活動,其修撰所得共十一部正史,近于今日所見“二十四史”的半數。[詳細]
學史力行是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要把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的成果轉化為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實際行動。我們要堅持學史力行,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同攻堅克難、擔當作為、解決問題結合起來,開拓進取、力行不輟,用苦干實[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時強調:“要在錘煉黨性上力行,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發揚黨的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用偉大建黨精神滋養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胸懷‘國之大者’,始終用黨性原則修身律己,切實以堅強黨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