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張琨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不是坐享其成,等不來、也送不來,要靠廣大農民奮斗。”“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圍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貫徹落實這些重要部署,既要借助外力,更要激發內生動力,形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這就要求充分發揮億萬農民主體作用,充分釋放蘊藏在農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
完善廣大農民群眾投身鄉村振興的政策和制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要完善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制度體系,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推動廣大農民群眾參與鄉村振興,激發農村發展活力,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必須健全鄉村振興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制度體系。在組織推動、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協作幫扶等方面,繼續探索有效的機制和辦法。例如,在農民回鄉創業、鄉村開發、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解決廣大農民群眾關注的利益分配、就業創業、子女上學等方面的問題,激發農民群眾立足鄉村、治理鄉村、發展鄉村的熱情。全面有效實施鄉村振興促進法,以法律保障好維護好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合法權益,解決好農民群眾關心關切的利益問題,讓農民吃上長效“定心丸”。
提升廣大農民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綜合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就地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廣大農民群眾是鄉村振興的主力軍,要廣泛依靠農民、教育引導農民、組織帶動農民投身鄉村振興、建設美好家園。為此,應大力提升農民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培養造就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增強鄉村自我發展能力。目前,農民群眾在科學文化素養、經營管理能力等方面,還難以完全適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現實要求。要加強多元化的教育培訓,依托送教下鄉、農村課堂、培訓學校等方式和載體,大力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支持新型職業農民通過彈性學制參加中高等農業職業教育,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龍頭企業等主體承擔培訓。通過多措并舉,讓廣大農民群眾思想活起來、志氣強起來,有效提升綜合能力,不斷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激發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尊重廣大農民意愿,激發廣大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此,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引導廣大農民群眾堅定地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不斷增強為鄉村振興作貢獻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增強農民群眾主人翁意識,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充分保障廣大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拓寬其參與鄉村治理的渠道和途徑。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發揮廣大農民群眾的聰明才智和創造精神,利用好當地要素稟賦,在經濟發展、民俗文化、鄉村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創造新產業新業態,真正把廣大農民群眾的創造潛力轉化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
(作者:于波,南昌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理論層面上,習近平法治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集成創新,是馬克思主義法治[詳細]
2020年11月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確立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指導地位。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法治思想展現出科學縝密的邏輯架構,實現了理論邏輯、歷史邏輯與實踐邏輯的辯證統一。習近平法治思想以馬克[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進行偉大斗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勇于戰勝一[詳細]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實現偉大夢想就要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歷經百年接續奮斗,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開辟了偉大道路、建立了偉大功業、鑄就了偉大精神、積累了[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和我國[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一百年來,[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詳細]
在中國古代歷朝所修的正史中,唐朝初年所修八史即《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以及《晉書》《南史》《北史》和元朝后期所修《遼史》《金史》《宋史》,是在朝廷主持下的兩次大規模修史活動,其修撰所得共十一部正史,近于今日所見“二十四史”的半數。[詳細]
學史力行是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要把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的成果轉化為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實際行動。我們要堅持學史力行,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同攻堅克難、擔當作為、解決問題結合起來,開拓進取、力行不輟,用苦干實[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時強調:“要在錘煉黨性上力行,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發揚黨的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用偉大建黨精神滋養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胸懷‘國之大者’,始終用黨性原則修身律己,切實以堅強黨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