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牛樂耕
責任編輯:李士環
作者:閆永路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我省是沿海省份,海洋經濟發揮著培育新動能、壯大新產業、引領新發展的重要作用。加快我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對奮力開創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新局面具有重要意義。從我省實際看,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應主要從四個方面著力。
積極培育新動能,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近些年,我省海洋經濟發展取得重大進步,但資源依賴型特征明顯,傳統發展模式愈發困難,需要加速新舊動能轉換,以新動能驅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深入實施科技興海戰略。從現實看,海洋信息、海洋高端裝備、海水淡化、海水污染防治等是制約我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技術領域。應大力實施科技興海戰略,加快組建以企業為主體的海洋技術創新平臺、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平臺,以新技術培育新動能,驅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是積極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應著眼于化解過剩產能,發揮沿海鋼鐵、化工產業優勢,土地、勞動力資源優勢,瞄準中亞、西亞、南亞等國際市場,以更積極的姿態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大規模走出去、高水平引進來,加快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是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曹妃甸協同示范區、渤海新區等已成為京津冀產業對接協作重要平臺,開辟了海洋經濟協同發展新空間。我們要以更大力度主動承接京津產業,推進沿海產業合作園區建設,吸引京津人才、資本、技術向我省沿海轉移,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加快結構優化,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新興產業比重小、傳統產業比重大、服務業層次低是我省海洋經濟發展不均衡、不協調的突出特征。我們必須以新興產業為主導,以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服務業提質增效為支柱,構建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支撐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大力培育海洋新興產業。從全國范圍看,海洋電力、海洋生物醫藥、海水淡化正成為新一輪海洋新興產業的競爭熱點。我省海洋空間資源豐富,生物醫藥產業發達,海水淡化市場空間廣闊,應瞄準產業鏈高端,加快搶占海洋新興產業制高點,以新產業引領新發展,帶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是加快海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受國際國內因素影響,海洋油氣、海洋船舶、海洋漁業等傳統產業正在深度調整、發展放緩。我們應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圍繞技術含量高、市場潛力大、綠色可持續等核心點,加快推動海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三是加快海洋服務業提質增效。在海洋新興產業逐步興起、傳統產業換檔升級背景下,海洋交通運輸、濱海旅游等海洋服務業成為發展最快的領域。我省港口資源和濱海旅游資源豐富,應充分利用“互聯網+”,開辟海洋服務業鏈條整合和提質增效新途徑,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加強海洋環保,打造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
我省沿海重化工產業較多,海洋生態環境治理任務繁重。要進一步加強海洋環保,打造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
一是加強海洋生態紅線管控。海洋生態紅線是保護海洋生態安全不可逾越的“生命線”。要轉變傳統的海洋開發利用觀念和方式,突出生態紅線的剛性約束和法定效力,任何海洋工程建設都必須優先符合紅線管控要求,切實保護海洋生態安全。
二是加強海洋污染聯防聯控。海洋是流動的水體,任何單方污染都會削弱甚至抵消全局治理效果。要以入海污染物總量控制為硬約束,建立各行政區相互銜接的海洋水質考核目標。加大聯防聯控管理創新,構建“河長制”與“灣(灘)長制”聯動機制。
三是加強海洋空間資源利用管控。海洋空間資源開發必須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上線。要利用好環境準入負面清單倒逼機制,推動海洋資源利用方式向綠色化、生態化轉變。加強對圍填海、區域用海等用海類型的總量控制,確保資源利用不突破上線。
四是加強海洋生態環境治理修復。圍繞沙灘、海島、入海河口、濱海濕地等重點生態功能區,采取退養還灘(濕)、退堤還海(灘)等多種方式,大力實施海域及海岸帶整治修復示范工程,切實增強海洋生態環境保障能力。
完善政策體系,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不斷建立完善人才、產業和生態環境等政策(制度)支撐體系。
一是完善人才政策體系。既要著眼引進海洋領域“高精尖缺”人才,也要大力吸引工程師、高級技工等專業人才。不斷完善人才評價標準,細化住房、醫療、子女入學、資助補貼等人才優惠措施,吸引更多人才向沿海地區聚集,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完善產業政策體系。根據海洋新興產業培育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需求,建立產業發展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瞄準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完善功能性產業政策。按照產業發展目標,細化產業政策措施,明確產業政策責任主體,提高產業政策精準度,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精準化政策支持。
三是完善海洋管理服務。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明確管海用海責任清單。探索實施海洋功能區劃、海洋環境保護規劃、海洋生態紅線規劃、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等“多規合一”和“一張圖”管理。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管理服務。
,“有所不為”不僅僅局限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這種政績觀同樣適用于其他領域。比如,有損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我們堅決“有所不為”;有損國家利益、民族感情的事,我們堅決“有所不為”;有損世界和平、人類進步的事,我們堅決“有所不為”。為此,在推進中華民族...[詳細]
“理論的生命力在于不斷創新,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神圣職責。”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是人民的理論,是實踐的理論,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