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士環
作者:李兵《光明日報》( 2020年06月17日06版)
廬江縣白湖鎮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大田里,農戶駕駛收割機進行麥收作業。王閩攝/光明圖片
合肥高新區同路生物血液制品車間,工人加緊生產用于治療新冠肺炎的血液制品。楊竹攝/光明圖片
馬鞍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軌道交通裝備基地,復工復產后的馬鋼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職工檢驗發往德國的高速動車輪對產品。王文生、徐亮攝/光明圖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人鮮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們的政治優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安徽堅持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作為根本遵循,堅決扛起“兩手都要硬、兩戰都要贏”的責任擔當,以“戰”的姿態、“拼”的精神、“搶”的意識,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力抓好“六穩”“六!,在大戰中踐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1.聚焦“生命安全”,爭當疫情防控“優等生”
安徽與湖北接壤邊界線近400公里,有86條道路與湖北聯通,防控任務十分艱巨。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先后組織8批1362名醫療隊員、160余名公安、民政、司法等系統人員馳援武漢、戰疫湖北。堅持“一盤棋”抓統籌、“一張網”抓防控、“一把手”抓落實、“一防線”抓阻斷、“一人一策”抓救治、“一關鍵”抓攻關,采取“三防三查三加強”“八嚴八控”等嚴密措施,在疫情比較嚴重的省份中率先實現住院患者“清零”,臨床治愈率高達99.4%,戰疫成績可圈可點。
高擎科技戰疫利劍,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組織實施3批15個應急科研攻關項目,中國科大“托珠單抗”治療方案列入第七版國家診療方案,“安徽藥方”不僅為武漢保衛戰貢獻力量,還助力意大利、伊朗等國抗擊疫情。
堅持平戰結合,筑牢“內”“外”兩條防線,毫不松懈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出臺《健康安徽行動實施方案》,開展健康知識普及、中小學健康促進、傳染病及地方病防控等15個專項行動,努力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實踐表明,面對任何災難和危機,只要我們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以黨的創新理論為指引,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緊緊依靠人民群眾,迎難而上,奮力拼搏,就一定能夠無堅不摧、無往不勝,最終取得偉大勝利。
2.聚焦“底線基礎”,打好六穩六保“組合拳”
伴隨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安徽抓“六保”、促“六穩”,按下復工復產“快進鍵”,跑出經濟建設“加速度”,生產、消費活動逐步復蘇,經濟社會機體的“元氣”快速恢復。
守住“!钡牡拙。聚焦重點地區、重點企業、重點群體,援企、穩崗、擴就業、保民生并舉,開展“進校園、進企業、進園區、進社區,促進就業”專項活動,出臺226條托舉政策,推動“大帶小、上下游、產供銷”協同復工復產。
筑牢“穩”的基礎。以包地市穩全省、包企業穩發展、包項目穩投資,創新實施“四送一服”專項行動,常態化送新發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創新項目、送生產要素、服務實體經濟。今年年度計劃實施重點項目6878個、年度計劃總投資1.3萬億元,目前已組織全省性五批集中開工現場推進會,累計開工項目1044個、總投資5430億元。
保持“進”的態勢。以積極進取的主動性對沖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在信息新網絡、融合新業態、創新新平臺上謀篇布局,夯實“進”的基礎、拓展“進”的空間。5月份,全省工業用電增長12.5%,居中部第一;前5個月,全省實現進出口1988.9億元、增長7.5%。
實踐表明,“保”和“穩”是當前工作的基點和支撐。把“!钡闹攸c放在居民就業上,把“穩”的重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就能以保促穩、穩中求進,確保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3.聚焦“創新驅動”,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安徽堅持把創新作為推動發展的最大動力,立足鞏固放大優勢,危中尋機開辟新賽道,經濟“抗壓性”“反彈力”顯著增強。蔚來汽車落地合肥,德國大眾重資“投注”,安徽近期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頻出大手筆,成為關注的焦點。
發力“新基建”支撐新動能。加快推進5G布局、天地一體化、江淮大數據中心、先進計算、超算中心特別是算力中心等重大項目,到4月底已建成5G基站8155個,今年要在原定計劃基礎上再增加一倍。
提升“產業鏈”穩定新動能。實施產業鏈“鏈長制”、產業集群“群主制”,開展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提升強鏈、延鏈、補鏈“三大行動”,促進形成全產業鏈集聚發展態勢。
推動“一體化”催生新動能。攜手滬蘇浙,搶抓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機遇,啟動江寧博望等一批一體化示范區建設,成立江北、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聚焦新興產業,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優勢產業集群。
營造“好環境”激活新動能。推深做實“放管服”改革,深化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實踐表明,這次疫情是一場危機,但某種程度上也孕育了新的契機。應對危機、抓住契機,要求我們始終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抓住高質量發展新機遇,變疫情“危機”為發展“轉機”,變下行“壓力”為創新“動力”,掌握工作主動權,打好發展主動仗。
4.聚焦“決戰決勝”,啃下脫貧攻堅“硬骨頭”
安徽堅持戰疫與戰貧兩手抓,弘揚老區精神,部署實施“抗疫情、補短板、促攻堅”專項行動,打響脫貧攻堅“春季攻勢”。4月29日,最后一批9個縣(區)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實現了全省31個貧困縣全部摘帽,300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脫貧攻堅取得歷史性成就。
瞄準首位重點。堅定不移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調研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把大別山等革命老區作為首位重點,統籌抓好皖北地區、沿淮行蓄洪區等地區脫貧攻堅,對貧困程度較深的7個縣、12個村掛牌督戰,集中火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
突出成果鞏固。把鞏固脫貧成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健全返貧人口監測幫扶機制,聚焦“三戶一體”,推深做實“四帶一自”產業扶貧,加大幫扶力度、落實保障政策,把預防返貧致貧的“籬笆”扎得更緊。
推進有效銜接。接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著重在觀念、規劃、機制和政策上實現精準對接、逐步轉變,探索建立具有安徽特色的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全力讓脫貧群眾邁向富裕。
實踐表明,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越往后難度越大、責任更重,越要突出“精準”,堅決克服“懈怠”。做到堅持減存量與提質量并舉,在“務實、扎實、真實”上見真章,在“有效銜接”上做文章,確保質量高、成色足、可持續,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
5.聚焦“擔當作為”,鍛造嚴緊硬實“好作風”
安徽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重要論述,深入踐行“三嚴三實”,以永遠在路上的恒心和韌勁、以自我革命的勇氣和精神,向頑瘴痼疾開刀。
堅持常態化制度化推進。建立以“四個第一”為重點的學習對標制度,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做到組織學習第一時間、謀劃工作第一步驟、落實任務第一要求、督查考核第一內容。探索實行黨內政治監督談話制度,把突出政治建設、做到“兩個維護”擺在首位。聚焦“四聯四增”“十查十做”,深化“三個以案”警示教育,以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堅持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并舉。針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重留痕輕留心、重面子輕里子”等“八重八輕”突出表現,省委常委會形成檢視報告,選取典型案例印發警示全省黨員干部。制定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正負面清單,推行事前分析研判和評估預防機制,探索建立精準識別、精準量紀、精準問責機制。各級黨組織認識到,作風問題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必須堅持經常抓、長期抓,在根治頑瘴痼疾上動真格、在減輕基層負擔上見真章、在激勵擔當作為上下真功,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連根拔起。
(作者:李兵,系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