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士環
作者:陳松青《光明日報》( 2020年06月19日06版)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唯有先進、符合實際的發展理念,才能讓政策得到更好的實施。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好新發展理念,對廣西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向脫貧攻堅戰發起總攻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創新是發展的鑰匙,同樣也是脫貧的引擎。毛南族整族脫貧充分體現了創新發展理念在廣西的生動實踐,“草帽能蓋地”“一里掛九梯”的發展環境,讓環江縣將農村治理改革與精準脫貧有效銜接起來;“一幫一聯”確保零輟學,成功阻斷毛南族貧困“代際傳遞”;首創選民登記,首創“兩委”班子選舉方式等新舉措激發了毛南族貧困戶內生動力;將新型職業農民培養與農業技能脫貧有機結合起來,提升脫貧致富能力,這些深刻體現了創新發展理念在構筑精準脫貧長效機制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脫貧攻堅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能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其他工作割裂和對立起來。廣西堅持統籌協調的理念,正確處理脫貧與扶貧的關系,正確處理內力和外力的關系,立足自力更生,發掘和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與此同時,爭取外力加大對貧困地區的幫扶力度,確保了精準扶貧效果和精準脫貧成效的長期性和可持續性。
廣西生態優勢明顯,處理好生態保護與精準脫貧的關系,對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至關重要。廣西各縣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生態產業項目,選定油茶、桑蠶、中草藥等作為特色產業,同時推行林下種植、養殖,創建了一大批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不少貧困戶當上生態護林員,真正實現了“聘用一人護林、幫助一戶脫貧”,既發展了綠色產業,又提高了貧困人口參與度和受益水平,真正實現綠色脫貧、生態脫貧。
廣西始終保持開放姿態,充分發揮“互聯網+”在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幫困工作中便捷、有效、快速的特點,歸結起來就是以電商為抓手下好“三步棋”:一是實施了農村4G網絡改造工程,全部村落通寬帶網絡和4G網絡;二是引進各大電商平臺進駐廣西,比如阿里巴巴與廣西39個縣(市、區)簽訂合作協議,在廣西各大鄉鎮“安家落戶”,加快推動了廣西農村地區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三是積極開展各類大型電商促銷活動,如疫情期間廣西各市縣領導紛紛上直播帶貨,拓寬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助推貧困群眾克服疫情影響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
廣西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并作出了有效的制度安排,在印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實施意見后,出臺了打好義務教育保障、基本醫療保障、住房安全保障和飲水安全“四大戰役”實施方案。我們看到,貧困地區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道路全部硬化,生活用電全部接通,全部通寬帶和4G網絡,飲水安全問題全部解決,村級衛生室全部標準化,毛南族貧困戶穩固住房保障率、參加醫保率、學生享受教育資助政策全部達100%。這些短板的補齊不僅增進了民族團結,也折射出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作者:陳松青,系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