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唐 錚
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積極創新教育理論和方式方法,引人以大道、啟人以大智
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設教育強國進行第五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指出:“堅持改革創新,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這為我們更好開展思政教育指明了前進方向。
錨定根本任務,凝心鑄魂育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重在塑造學生的價值觀,這一點必須牢牢抓住。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在小學、中學、大學循序漸進開設思政課、上好思政課,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要深刻把握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意義與內涵,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讓思政課入耳入腦入心,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
創新教育理念,優化課程體系。上好思政課,必須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推進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還要做好教學體系、教材體系、學科體系、管理體系的協同構建,將國家認同、文化自信等思想政治教育導向有機地融合在課程框架中,以潛移默化、春風化雨的方式,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緊密融合。
立足現實狀況,樹立創新思維。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但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是將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地吸收。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的環境和對象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新一代青少年具有鮮明的性格特點、時代特征和廣闊的國際視野。用時代話語、生活話語講好中國故事,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學生才會真正地愛其師、知其理、懂其道。廣大教師要不斷貼近學生思想實際,結合青少年興趣點和接受習慣,積極探索和創新教育方式、人才培養模式,增進話語共通、思想共識、心靈共振。
提升教師素質,加強隊伍建設。上好思政課,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只有首先在思政課教師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學生心中開花結果。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自身首先要明道、信道,增強理論功底、業務能力與人格魅力,真正做到思學生之所想,答學生之所疑,解學生之所惑,才能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更好適應和滿足學生成長需求、社會進步需要和時代發展要求。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解答好的時代課題。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積極創新教育理論和方式方法,引人以大道、啟人以大智,定能培養出更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戰略思維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重要思維方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的戰[詳細]
以放開搞活匯發展之力、聚創新之勢。做好“放”的文章,就要培育“放”的多元主體,“放”出經營主體的活力、基層一線的動力、社會各界的合力、群眾創新創業的潛力。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刻理解建立“親清政商關系”的內涵意義與路徑,光明磊落同企業交往,幫企業解難題,[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讓廣大科技特派員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我將秉持初心、努力奮斗,繼續發揮專業所長,努力鉆研出更多成果,在鄉村振興中作出新的貢獻。[詳細]
以放開搞活匯發展之力、聚創新之勢。做好“放”的文章,就要培育“放”的多元主體,“放”出經營主體的活力、基層一線的動力、社會各界的合力、群眾創新創業的潛力。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刻理解建立“親清政商關系”的內涵意義與路徑,光明磊落同企業交往,幫企業解難題,[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讓廣大科技特派員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我將秉持初心、努力奮斗,繼續發揮專業所長,努力鉆研出更多成果,在鄉村振興中作出新的貢獻。[詳細]
只有把基層黨組織建設強、把基層政權鞏固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基才能穩固。新時代新征程,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要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把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面,推動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詳細]
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站立在浸潤優秀傳統文化的中華大地上,手握科學真理,腳踏人間正道,沐浴文明輝光,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不斷續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我們信心滿滿、底氣十足![詳細]
在“七一”建黨節來臨之際,讓我們一起重溫經典紅歌,感悟信仰力量。[詳細]
沂蒙精神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時期在沂蒙山區形成的一種偉大精神風貌,它體現了中國人民與國家和民族共同奮斗、共同前進的決心和勇氣。沂蒙精神在新時代仍然熠熠生輝,對我們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的進步具有深遠影響。[詳細]
全球治理體系正處于調整變革的關鍵時期,我們要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提高我國在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做全球治理變革進程的參與者、推動者、引領者。這就要求我們加強習近平法治思想國際傳播,做好習近平法治思想的譯介闡釋,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