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李克濟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社會穩定的“壓艙石”
我國經濟持續恢復向好,對就業帶動作用會不斷增強,就業形勢將在總體穩定基礎上不斷改善
切實把就業這個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抓好,增強就業的適配性穩定性,扎實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工作
前不久,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署啟動2023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針對登記失業青年和2023屆離校未就業畢業生開展服務;針對未就業困難畢業生及長期失業青年,制定“一人一策”幫扶計劃;6月底前,形成登記失業青年幫扶臺賬……一系列務實舉措,為保障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提供有力支撐。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社會穩定的“壓艙石”。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就業工作特別是青年就業工作,強調“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4月2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強化就業優先導向,擴大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穩定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千方百計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兜底線。當前,國民經濟整體恢復向好,穩就業政策持續顯效,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從統計數據來看,5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與上月持平,失業率今年以來整體呈下降態勢。分年齡看,就業主體人群失業率繼續下降,5月份25—59歲就業主體人群失業率為4.1%,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下降,說明就業基本盤總體穩定,而且還在改善;分群體看,進城務工農民工失業率繼續降低,5月份外來農業戶籍勞動力失業率為4.9%,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下降,農民工就業總體向好。同時也要看到,當前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問題仍不容忽視,青年人就業壓力依然較大。接下來,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把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全社會共同支持青年就業的強大合力。
穩就業,經濟發展是根本。就業狀況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經濟增長的質量和速度。要看到,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這為保持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今年以來,國內需求穩步擴大,消費帶動作用增強,市場用工需求增加,促進就業形勢整體好轉;服務業增勢較好,促進就業容量擴大,交通運輸、住宿餐飲、旅游等行業較快增長,對就業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這都說明,我國經濟持續恢復向好,對就業帶動作用會不斷增強,就業形勢將在總體穩定基礎上不斷改善。我們完全有底氣、有理由相信,隨著經濟持續好轉,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將逐步改善。
隨著高校畢業季的到來,一系列穩就業政策不斷發力。接連推出延政策、增信貸、降成本舉措,為廣大企業減負擔、增后勁,支持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吸納就業,助力企業留工穩崗;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作用,激發新業態新模式創造就業的潛力,促進新崗位新職業不斷涌現,培育更多就業增長點;健全完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促進信息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提高人崗匹配效率……當前,各地區各部門打出政策組合拳,從幫扶經營主體、拓寬就業渠道、促進供需匹配、完善就業服務等各方面多管齊下,為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提供有力的政策托舉。
就業穩則民心安、社會穩。著眼經濟發展大勢,我們對穩就業具有堅定信心、穩定預期。切實把就業這個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抓好,增強就業的適配性穩定性,扎實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工作,不僅將提升千家萬戶的民生福祉,更將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人力資源支撐。
只有把基層黨組織建設強、把基層政權鞏固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基才能穩固。新時代新征程,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要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把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面,推動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詳細]
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站立在浸潤優秀傳統文化的中華大地上,手握科學真理,腳踏人間正道,沐浴文明輝光,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不斷續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我們信心滿滿、底氣十足![詳細]
在“七一”建黨節來臨之際,讓我們一起重溫經典紅歌,感悟信仰力量。[詳細]
沂蒙精神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時期在沂蒙山區形成的一種偉大精神風貌,它體現了中國人民與國家和民族共同奮斗、共同前進的決心和勇氣。沂蒙精神在新時代仍然熠熠生輝,對我們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的進步具有深遠影響。[詳細]
全球治理體系正處于調整變革的關鍵時期,我們要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提高我國在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做全球治理變革進程的參與者、推動者、引領者。這就要求我們加強習近平法治思想國際傳播,做好習近平法治思想的譯介闡釋,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詳細]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大力弘揚中華文明具有的突出的創新性,扎根中華大地,繼續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髓和中華文化的精神特質融會貫通起來,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力量。[詳細]
“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山東是文化大省,具有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素有“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美譽,在這里誕生了孔子、墨子、孫子、書圣、醫圣、農圣、工圣等眾多名家智者。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賡續歷史文脈,山東責無旁貸,[詳細]
撲下身子、沉到一線,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領導干部要放下架子、沉下心來,甘當人民群眾小學生,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關注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特別是就業、教育、醫療、托育、養老、住房等群眾急難愁盼的具[詳細]
無限風光在險峰,科技創新同樣如此。使命召喚,夢想催征。弘揚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傳承老一輩科學家以身許國、心系人民的光榮傳統,廣大科技工作者定能讓更多科技創新成果閃耀在強國復興的偉大征程。[詳細]
2023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育英學校談到新時代中國好兒童時,給出這些關鍵詞:有志向、有夢想,愛學習、愛勞動,懂感恩、懂友善,敢創新、敢奮斗。這二十四字箴言飽含了總書記對少年兒童深深的期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紅色江山后繼有人、中國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