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
中國式現代化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而不是消滅古老文明的現代化;是從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國家的現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結果,而不是文明斷裂的產物
北京中軸線北延長線上,中國歷史研究院建筑似鼎如尊。院內的中國考古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博物館。一條“歷史大道”,以時間軸的形式展示了我國歷史發展的重要節點和重大事件,銘刻著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新石器時代“7000歲”的陶人面像、朱書文字陶扁壺、彩繪龍紋陶盤,夏代二里頭遺址綠松石龍形器,商代象牙杯,周代銅犧尊……一件件精美的出土文物,生動展現了中華民族先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足跡,充分顯示了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
只有立足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國道路的歷史必然、文化內涵和獨特優勢。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結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這一重要論述,揭示出“兩個結合”的歷史邏輯。
怎樣對待本國歷史?怎樣對待本國傳統文化?這是任何國家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都必須解決好的問題。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以自強不息的決心和意志,跋山涉水、櫛風沐雨,走過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體的發展歷程。從橫平豎直的漢字中、從孔孟老莊的思想中、從經史子集的典范中……我們不斷領悟到,中華民族是有獨特品格的民族,中華文明是自成體系的文明。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從歷史走向未來,在追求現代化的艱苦卓絕奮斗中,我們黨堅持“兩個結合”,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總結的:“中國走上這條道路,跟中國文化密不可分。我們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它內在的基因密碼就在這里,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基因。所以我們現在就是要理直氣壯、很自豪地去做這件事,去挖掘、去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正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
五千載綿延不絕,中華文明如浩浩江河,滋養泱泱華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今天,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我們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文明,我們也能夠繼續拓展和走好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并非“移植”或“嫁接”,而是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等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的高度契合!暗诙䝼結合”讓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而根深葉茂,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實現了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
新時代以來,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不斷豐富和發展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之所以被冠以“中國”二字,在于其為中華文明所滋養,與中國實際相符合,最終為中國人民所選擇。從天下為公、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到民為邦本、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從厚德載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到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的交往之道……中華文明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式現代化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而不是消滅古老文明的現代化;是從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國家的現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結果,而不是文明斷裂的產物。正是有了“第二個結合”,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
讀懂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文明史古老國度的現實邏輯,唯有置身時間長河,深刻把握其歷史邏輯;傳承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續至今、從未中斷的悠久文明,唯有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穿越歷史的煙云,今天的中國充滿生機活力,今天的中國共產黨走過世紀滄桑依然風華正茂,今天的中國共產黨人將百余年前的夢想變得“更加清晰、更加科學、更加可感可行”。循大道,至萬里。認準了的路,就要大膽探索,一往無前。同時也要看到,“我們的現代化既是最難的,也是最偉大的。”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還有許多未知領域需要大膽探索,還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我們要繼續堅持“兩個結合”,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用黨的創新理論及時科學解答時代新課題。
“殷墟我向往已久”。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后不久,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南安陽,點明此行深意:“更深地學習理解中華文明,古為今用,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繼承中轉化,在學習中超越,我們的文化綿延不絕,我們的創造生生不息。站立在浸潤優秀傳統文化的中華大地上,手握科學真理,腳踏人間正道,沐浴文明輝光,我們昂首闊步,我們信心滿懷——“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直接關系高質量發展和國家安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強調要“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堅決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風險在內的重大風險攻堅戰[詳細]
新時代新征程,每一位黨員干部都是一面“行走的旗幟”。面對更加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廣大黨員干部要把根深深扎在群眾的沃土,不斷增強群眾意識,提高群眾工作能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骨干力量。[詳細]
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戰略思維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重要思維方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的戰[詳細]
以放開搞活匯發展之力、聚創新之勢。做好“放”的文章,就要培育“放”的多元主體,“放”出經營主體的活力、基層一線的動力、社會各界的合力、群眾創新創業的潛力。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刻理解建立“親清政商關系”的內涵意義與路徑,光明磊落同企業交往,幫企業解難題,[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讓廣大科技特派員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痹趶妵ㄔO、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我將秉持初心、努力奮斗,繼續發揮專業所長,努力鉆研出更多成果,在鄉村振興中作出新的貢獻。[詳細]
以放開搞活匯發展之力、聚創新之勢。做好“放”的文章,就要培育“放”的多元主體,“放”出經營主體的活力、基層一線的動力、社會各界的合力、群眾創新創業的潛力。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刻理解建立“親清政商關系”的內涵意義與路徑,光明磊落同企業交往,幫企業解難題,[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讓廣大科技特派員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痹趶妵ㄔO、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我將秉持初心、努力奮斗,繼續發揮專業所長,努力鉆研出更多成果,在鄉村振興中作出新的貢獻。[詳細]
只有把基層黨組織建設強、把基層政權鞏固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基才能穩固。新時代新征程,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要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把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面,推動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詳細]
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站立在浸潤優秀傳統文化的中華大地上,手握科學真理,腳踏人間正道,沐浴文明輝光,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不斷續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我們信心滿滿、底氣十足![詳細]
在“七一”建黨節來臨之際,讓我們一起重溫經典紅歌,感悟信仰力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