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持續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改革才能保持正確方向、堅強定力、強大合力
不斷提高管黨治黨的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水平,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轉化為黨和國家的治理優勢,更好以“中國共產黨之治”引領保障“中國之治”
“能否幫忙尋找綜合性氫能實驗平臺?”“能否協同走出去,多認識一些潛在客戶?”……不久前,一場“七一”專題懇談會在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舉行。來自機器人、人工智能、商業航天等領域的專精特新企業代表現場出題,相關部門答題,能當場解決的馬上答復,需要多方協調的,列清單跟蹤處理。
圍繞服務專精特新企業,積極創新黨建工作機制,搭建平臺幫助企業排憂解難,聚合資源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體現了與時俱進的改革智慧,也彰顯了黨建工作的引領作用。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七個聚焦”,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聚焦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學習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必須深刻認識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重大意義,創新和改進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提升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是黨必須不斷破解的時代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順利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必須完善堅持黨的領導的體制機制,更好發揮黨的領導這一最大優勢”。
進一步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必須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改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績考核,推動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確導向;落實“三個區分開來”,把從嚴管理監督和鼓勵擔當作為統一起來……新時代以來,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更加成熟定型,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得到全面加強,全黨抓改革、促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進一步激發。
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重要保證。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必然會遇到大量從未出現過的全新課題、遭遇各種艱難險阻、經受許多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持續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改革才能保持正確方向、堅強定力、強大合力,中國式現代化這艘航船才能乘風破浪、行穩致遠。奮進新征程,要根據時代發展、實踐需要、人民期盼,不斷提高管黨治黨的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水平,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轉化為黨和國家的治理優勢,更好以“中國共產黨之治”引領保障“中國之治”。
治國必先治黨,黨興才能國強。新時代以來,我們黨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定力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組合拳”,構建起全面從嚴治黨體系,使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有力,黨心民心更加凝聚。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們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將長期存在。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不斷推進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才能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推動中國式現代化不斷向前發展。
我們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14億多人口的大國長期執政,既有辦大事、建偉業的巨大優勢,也面臨治黨治國的特殊難題。前進道路上,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保持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高度自覺,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必將有力推動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向縱深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堅強保證。
成事之道,在于實干。改革向縱深推進,每前進一步都不容易,尤需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比如,在過往的實踐中,涉及體制、機制、制度層面的改革,很多都經歷了局部試點到全面推開的過程,絕非一日之功。咬定目標不放松,發揚釘釘子精神狠抓落實,一茬接著一茬干,改革藍[詳細]
改革路上,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快完善維護國家安全體制機制,扎實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平安中國建設將不斷邁上新臺階,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也將更加鞏固。[詳細]
新征程上,我們要深學細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加強黨的紀律建設的重要論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關于紀律教育的重要部署,引導黨員干部把增強黨性、嚴守紀律、砥礪作風貫通起來,融入日常、化為習慣,綜合發揮黨的紀律教育約束、保障激勵作用。[詳細]
秩序是一種井然有序的社會狀態,是社會活動正常開展的前提。活力和秩序并不是非此即彼或此消彼長的關系,一個良好的社會應該既充滿活力又有著良好秩序,呈現活力和秩序的有機統一。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應當并且能夠實現活而不亂、活躍有序的動態平[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向國內國際釋放了我們黨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旗幟的強烈信號,吹響了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時代號角。[詳細]
推動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是我國釋放內需潛能所在。下好發展的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層干部是黨和國家干部隊伍的基礎,是做好基層工作的骨干力量。基層干部身處一線,既是黨情民情的“親歷者”,也是國家政策的堅定“執行者”,更是維護黨的形象、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實踐者”。基層干部要情系基層,把群眾事當家事、把老百姓當家[詳細]
基層通常指國家組織體系中最接近人民群眾的層級,基層基礎即基層的根基、底盤,是對國家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根本或基點。我國的基層基礎在鄉鎮(街道)和村(社區),是社會治理最基本的單元,跟群眾的聯系最直接最緊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基層基礎作[詳細]
把牢價值取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改革,以實績實效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檢驗改革,必將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詳細]
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實《決定》各項改革舉措上來,定能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