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上海社會科學院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 周馮琦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是潮流所向、大勢所趨。今年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各地區各部門聚力攻堅,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經濟運行實現良好開局。其中,一個維度就是綠色轉型、綠色發展扎實推進,成為穩經濟、促轉型的重要動力,也進一步擦亮了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綠色低碳產業動能強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將為經濟持續增長打造新引擎。今年以來,我國綠色低碳產業延續增長態勢。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累計分別完成318.2萬輛和307.5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汽車新車總銷量的比重超過四成;動力電池產量和累計裝車量分別達247GWh、130.2GWh,同比分別增長54.7%和52.8%;光伏電池累計產量17266.9萬千瓦,同比增長18.5%。這一系列數據,是我國綠色低碳產業持續聚焦核心技術突破取得成果的生動彰顯,也展現出綠色低碳產業對我國經濟的推動作用。
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加速。推動高質量發展,綠色低碳轉型不是“選答題”,而是產業發展與轉型升級的“必答題”。今年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4%。而據全球實時碳數據網站統計,2025年前兩個月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下降。在碳減排的同時實現經濟較快增長,這一成效的取得,離不開能源結構的持續優化。今年一季度,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升了1.5個百分點,可再生能源繼續保持新增裝機的主體地位,風電光伏發電合計裝機歷史性超過火電裝機。同時,工業綠色化轉型加速。隨著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扎實推進、先進綠色低碳技術裝備推廣應用,一季度高耗能制造業銷售收入占制造業比重同比下降1.4個百分點,重點行業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持續下降。在這一過程中,綠色金融工具創新持續加碼,一季度貼標綠色債券發行規模同比增長53.4%,為實體經濟綠色轉型注入“金融活水”。
綠色低碳產品和技術走向世界。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綠色低碳產品與綠色低碳技術正跨越國界,加速走向全球各地。今年一季度,我國外貿頂壓前行,綠色低碳產品出口表現突出。新能源汽車出口44.1萬輛,同比增長43.9%;風力發電機組出口同比增長43.2%。我國新能源產品憑借技術優勢和完整產業鏈,持續為全球綠色轉型貢獻力量。
當前,全球能源轉型正在加速,綠色低碳產業具有廣闊發展前景。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提出,到2030年節能環保產業規模達到15萬億元左右。可以預見,當技術突破、政策支持、全球需求形成共振,我國綠色低碳產業必將釋放更大動能,不僅為中國,而且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重要力量。
要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政績,以說了就要干、定了就要辦的務實作風,俯下身子,腳踏實地,率先垂范,既帶著大家干,也做給大家看,努力把嘴上說的、紙上寫的變成具體行動,干出實際效果。這種以身作則的力量,比任何慷慨激昂的動員講話更能凝聚人心,更能匯聚起干部群眾[詳細]
當前,隨著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提高,中華民族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有能力引領人類生產力變革。我們要以“十年磨一劍”的堅定決心和頑強意志,只爭朝夕、埋頭苦干,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大模型研發應用創新,以更敏捷、更經濟、更智能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和產品為全面推[詳細]
政府行為越規范,市場作用就越有效。多一份“無事不擾”的清醒,少一些“臨時起意”的打擾,企業將有更多信心和精力逐浪弄潮。[詳細]
從太空看粵港澳大灣區,其中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已經逐漸成長為“一座城”。2025年以來,經港珠澳大橋出入境客流持續快速增長,截至4月27日,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已突破1000萬人次,比2024年提前25天。加快轉型升級,書寫更加精彩的內部協作故事、[詳細]
深入學習《文選》,必須深刻理解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意義,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以高水平金融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詳細]
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是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歷史進程的產物,是我們黨將馬克思主義金融理論同當代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也是習近平經濟思想金融篇的重要內容,為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以金融服務助力中國式現[詳細]
“善治病者,必醫其受病之處”,找準病灶是前提,對癥下藥是關鍵。走好群眾路線,關鍵是堅持問題導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群眾得實惠。要圍繞群眾反映的住房、養老、就業、醫療等突出問題,把合理訴求一條條拎出來,推動問題一個個得到有效解決。要發揚釘釘子精神[詳細]
價值觀是一個思想文化體系的核心,是社會意識形態的重要內容。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都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形成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價值共識和最大[詳細]
“欲事立,須是心立。”政治上的堅定、作風的過硬來自思想的堅定。黨員干部要從思想深處提高認識、轉變作風,從思想上警醒起來,從標準上提高起來,以思想自覺促進行動自覺,切實增強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堅定性,努力使思想作風更正一些、更純一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