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李??揚
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是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歷史進程的產物,是我們黨將馬克思主義金融理論同當代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也是習近平經濟思想金融篇的重要內容,為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以金融服務助力中國式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在《習近平經濟文選》第一卷中,《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這篇著作對此作出深刻闡釋,并指出“我們要堅定自信,在實踐中繼續探索完善,使這條路越走越寬廣”。
堅定自信,離不開發揮文化的作用。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需要中華文化的有力支撐和豐厚滋養。
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要堅持誠實守信。人無信不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重信守諾、誠實守信。信用也是金融業的核心要素之一。金融業中的所有產品和活動,例如貨幣、債券、股票、投資、儲蓄等,都是基于信用產生和發展的。從信用的角度來看,金融就是授信人在充分信任受信人能夠實現其承諾的基礎上,根據雙方訂立的契約向受信人放貸(實物或貨幣),同時保障放貸的本金能夠回流并有所增值的價值運動。正因如此,提升金融體系效率,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降低資金供需雙方建立信任的成本。
恪守市場規則和職業操守,將誠實守信融入金融各項業務中,不僅有助于直接降低資金供需雙方的信任成本,提升金融市場流動性和效率,還可以間接降低監管成本,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應當看到,信用發展需要載體,契約就是這種載體。夯實誠信基礎、維護契約關系,離不開良好的法治體系。為此,要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法律法規制度,提高全社會的誠信意識,促進形成良好社會信用環境。
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要堅持正確的義利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富民厚生、義利兼顧的經濟倫理。金融具有功能性和盈利性雙重屬性,不能單純以盈利性為目標,要樹立正確的義利觀,平衡功能性和盈利性的關系。過去一段時間,我國金融業發生了一些亂象,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踐行正確的義利觀。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必須正確處理義與利的關系,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創造價值和利潤,實現經濟與金融共生共榮,不能唯利是圖。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增強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多樣性、普惠性、可及性,讓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成果更好惠及廣大人民。
著眼于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金融系統要著力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應當看到,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等,要么不能直接產生明顯經濟效益,要么在短期內產生的經濟效益并不顯著。因此,做好這“五篇大文章”必須堅持以義取利,扎根于為實體經濟服務、適應消費者和投資者需要進行金融創新,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總的來看,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立足我國國情,是一條前無古人的創新之路。堅定自信,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不僅要加強現代金融機構和金融基礎設施等“硬實力”建設,也要促進價值觀、行為規范等“軟實力”提升。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將為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夯實文化之基、鑄牢文化之魂。錨定建設金融強國目標、保持戰略定力,真抓實干、埋頭苦干,久久為功、善作善成,我們一定能推動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
“善治病者,必醫其受病之處”,找準病灶是前提,對癥下藥是關鍵。走好群眾路線,關鍵是堅持問題導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群眾得實惠。要圍繞群眾反映的住房、養老、就業、醫療等突出問題,把合理訴求一條條拎出來,推動問題一個個得到有效解決。要發揚釘釘子精神[詳細]
價值觀是一個思想文化體系的核心,是社會意識形態的重要內容。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都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形成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價值共識和最大[詳細]
“欲事立,須是心立。”政治上的堅定、作風的過硬來自思想的堅定。黨員干部要從思想深處提高認識、轉變作風,從思想上警醒起來,從標準上提高起來,以思想自覺促進行動自覺,切實增強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堅定性,努力使思想作風更正一些、更純一些。[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社區服務,提升服務功能。”社會的發展,最終落腳點是人。善于換位思考,更加重視“群眾怎么想”,瞄準關切,勇于創新,我們的治理必將更有成效,也將更有力地托舉每個人的幸福。[詳細]
面對美方的多變易變、極限施壓,我們沒有關上談判大門,但也不會心存僥幸,而是做好了應對沖擊的各種準備。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我們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一定能夠化危為機、行穩致遠。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中國經濟是一片[詳細]
對于基層治理而言,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一個重要方面在于破解由形式主義引發的“小馬拉大車”問題,激勵廣大基層干部以“輕車壯馬”干事創業、擔當作為。[詳細]
在工作中,常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一些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就會變成老大難問題,成為影響事業發展的“攔路虎”“絆腳石”。一些老大難問題之所以得不到解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被認真對待。講認真,是解決老大難問題的有力武器。[詳細]
中國科學家在“連續變量”集成光量子芯片領域實現新突破,為光量子芯片的大規模擴展及其在量子計算、量子網絡等領域的應用奠定了重要基礎。這是《自然》雜志審稿人口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一步。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詳細]
“八大體系”不僅構成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整體框架,更是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布局、一體發展的具體體現。新時代新征程,要全面構建“八大體系”,必須正確理解其科學內涵和實踐路徑,這樣才能以戰略思維著眼全局、以系統思維協同各方、以辯證思維把握規律,奮發有為推動教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