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在第四屆進博會上主旨演講精神
王文濤
2021年11月4日,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隆重開幕,習近平主席連續第四次在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此次進博會,正值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周年,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鮮明闡釋推動全球共同開放主張,系統回顧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年歷程,明確提出下一步擴大開放舉措,為我們推進開放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為世界注入開放合作、共克時艱的正能量。
支持世界各國擴大開放,讓開放的春風溫暖世界
習近平主席在本屆進博會上的主旨演講,直面世界經濟難題、彰顯大國責任擔當,展現了中國以自身開放推動世界共同開放的積極姿態,為疫情陰霾下艱難前行的世界經濟帶來了“開放的春風”,對推動全球經濟復蘇、提升各國人民福祉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提出把握經濟全球化大勢的重大倡議。面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反復、世界經濟艱難復蘇的“激流險灘”,世界開放發展正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有關研究表明,10年來“世界開放指數”不斷下滑,全球開放共識弱化。習近平主席倡議,要把握經濟全球化發展大勢,支持世界各國擴大開放,反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推動人類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這一倡議突出了當前形勢下推進開放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確了未來推動世界共同開放的中國立場和中國主張,將對凝聚世界開放共識、提振各國開放信心、推動各國共同開放產生深遠影響。
宣示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堅定決心。習近平主席在首屆進博會上用“三個不會停滯”,宣示了中國推動更高水平開放、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立場。在本屆進博會上用“三個不會變”,宣示了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的堅定決心。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始終緊扣時代脈搏,持續向世界傳遞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明確信號,展現了中國與世界良性互動的真誠愿望。習近平主席在前三屆進博會上宣布的擴大開放舉措均已落實,本屆又宣布了新的開放舉措,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在不斷擴大開放中言必信、行必果。
提供推動世界共同開放的公共產品。舉辦進博會,是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提出、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支持經濟全球化的務實行動。進博會國際采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四大平臺的定位,高度契合世界開放發展的要求。全球企業紛至沓來,實現了“買全球、惠全球”;大量新技術新產品首發首展,有利于推動全球科技創新合作,兌現了進博會“不僅要年年辦下去,而且要辦出水平、辦出成效、越辦越好”的承諾。實踐證明,進博會讓中國的大市場成為世界的大機遇,推動中國與世界市場相通、產業相融、創新相促、規則相聯,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窗口、高水平開放的載體、多邊主義的舞臺,國際公共產品作用越來越大。歷屆進博會成功舉辦,為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世界共同開放主張作出了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詮釋。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以高水平開放激活澎湃春潮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2021年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周年。習近平主席在進博會主旨演講中,全面回顧了這20年中國發展成就以及對世界的貢獻,指出“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不斷擴大開放,激活了中國發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經濟的一池春水”。這是對20年來中國與世界關系最生動、最貼切、最凝練的概括。回顧這20年走過的歷程,我們更加深化了對“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這一重要論述的認識。
20年開放發展成就舉世矚目。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在開放中發展,在競爭中成長,既發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這20年,是中國深化改革、全面開放的20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中國逐步建立起與國際經貿規則體系相銜接的國內經濟管理體制,釋放出巨大制度紅利。中國全面履行入世承諾,貨物領域關稅總水平降至7.4%,服務領域開放了近120個部門,均超過加入時的承諾水平。這20年,是中國把握機遇、迎接挑戰的20年。我們努力化挑戰為機遇,積極融入全球分工體系,勇敢地在世界市場的汪洋大海中經風雨、見世面。2001年至2020年,中國經濟總量增長8倍,貨物貿易增長8倍,成為全球第一貿易大國;利用外資穩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對外直接投資從全球第二十六位上升到第一位,大踏步趕上了時代。這20年,是中國主動擔責、造福世界的20年。中國已成為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過去20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接近30%。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建設自貿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不斷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舉辦進博會,用實際行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年開放發展經驗彌足珍貴。習近平主席指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年來中國的發展進步,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埋頭苦干、頑強奮斗取得的,也是中國主動加強國際合作、踐行互利共贏的結果。”這一重要論述,是我們全面、系統認識這20年開放發展成就的基本遵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年來,我們積累了發展進步的寶貴經驗。一是堅持中國國情與世界大勢相結合。充分利用工業體系完備、勞動力資源豐富、國內市場廣闊等比較優勢,順應經濟全球化大勢,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主動融入世界經濟。二是堅持對外開放與深化改革相結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步伐明顯加快,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激發了市場與社會活力。三是堅持維護安全與擴大開放相結合。我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主動擴大市場開放、制度開放和觀念開放;同時,堅持底線思維,構筑安全屏障,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漸進擴大開放,牢牢把握開放的主動權。四是堅持發展自己與造福世界相結合。中國人民用智慧和汗水生產出物美質優的商品,改善了世界人民的福利。在享受權利、發展自身的同時,積極履行義務、展現大國擔當,為經濟全球化注入正能量。
未來中國發展更需要高水平開放。習近平主席表示,中國將堅定不移推動高水平開放。改革開放40多年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年來的實踐表明,中國過去的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高水平開放是立足新發展階段的必然要求。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從未像今天這樣全面深刻,世界對中國的關注也從未像今天這樣深入密切。當前,中國開放發展面臨更加復雜的外部環境,需要提高統籌“兩個大局”的自覺性和能力,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高水平開放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新發展理念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開放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堅持系統觀念,整體推進,以高水平開放增加創新發展動力、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高水平開放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中國正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這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經濟全球化時代,內外循環相互交融,內循環需要開放來提質增效,雙循環需要開放來塑造新優勢。只有推動更高水平開放,才能讓內循環牽引外循環、外循環促進內循環,形成二者的良性循環。
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開放,用務實的行動彰顯中國擔當
中國已經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在進博會上主旨演講精神,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堅決落實“四個堅定不移”,推動高水平開放。
共享市場機遇。中國市場規模巨大、潛力巨大,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9.2萬億元,進口商品14.3萬億元,占全球進口總額的11.5%。我們將進一步發揮內需潛力,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與世界共享發展機遇。加快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健全城鄉物流配送體系,提升商貿流通標準化和信用建設水平,著力建設現代流通體系,發展消費新模式,全面促進消費。推進內外貿一體化,加快發展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提升跨境物流能力,積極擴大進口。
提升開放平臺。開放平臺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我們將充分發揮開放平臺的引領作用,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進博會舉辦以來,受到各方面認可和好評。我們將繼續深耕細作,提升展會和論壇水平,更好發揮“四大平臺”和構建新發展格局“窗口”作用。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積極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高水平開放壓力測試,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維護多邊主義。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是世界共同繁榮的保障,是各方共同利益之所在。我們將積極維護多邊規則框架,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支持世界貿易組織改革朝著正確方向發展,主張改革應循序漸進、先易后難,保障發展中國家發展權益和空間。支持世貿組織第十二屆部長級會議就漁業補貼、國際抗疫合作等議題取得積極成果,支持上訴機構盡快恢復正常運行。我們將以積極開放態度參與數字經濟、貿易和環境、產業補貼、國有企業等議題談判,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國際規則制定的主渠道地位,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深化區域合作。當前,區域貿易安排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們將繼續推動雙邊和區域經濟合作。《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已達到協定生效門檻,將于明年1月1日正式生效。我們將與各有關部門和地方一道做好實施準備,高水平履行好協定義務,發揮協定對促進區域疫后經濟復蘇、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積極作用。我們將積極推進商簽高標準協定,繼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和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之后,中國又相繼提出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我們將按照有關程序,積極推進相關工作。
新時代新征程,盡管前行之路少不了風雨坎坷,但中國開放的決心不會改變,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滯。開放的中國將與世界攜手,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心懷“國之大者”,堅持和加強黨對開放工作的全面領導,堅定不移推動高水平開放,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積極貢獻。
。ㄗ髡邽樯虅詹奎h組書記、部長)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對卓越人才的渴[詳細]
工業化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極大提升了人類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形成了絢麗多彩的工業文明。但也應看到,在傳統工業化模式下,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態系統原有的循環和平衡,造成人與自然關系緊張。走好新型工業化道路,[詳細]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終堅持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已經走過一百年光輝歷程。一百年來,黨領導人民進行偉[詳細]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征、最壯麗的氣象。新的征程上,要不斷深化對改革開放的規律性認識,不斷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確保如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不斷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詳細]
長期以來,美國自詡為世界民主的“燈塔”,但日趨嚴重的政治極化卻使得這座“燈塔”日益黯淡。所謂政治極化,是指人們的政治態度趨向政治光譜的兩極,分歧較大,甚至嚴重對立,中間溫和的政治態度減少。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共和、民主兩黨分別朝著極右和極左方向[詳細]
共同富裕既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目標。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為美好生活而奮斗,推動人的全面發展,推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正是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踐行,是共同富裕的人民性最為直接的體現。[詳細]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得到更好發揮,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得到鞏固和發展!币[詳細]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指出:“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對新時代黨和國[詳細]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化危為機、把握機遇,最根本的是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把自身的優勢發揮好。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強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加[詳細]
中華文明在數千年的發展史中,以豐富的經濟現象、經濟實踐與經濟觀念,孕育創造出長期領先世界的經濟成就和經濟思想,民本經濟觀就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對古代民本經濟觀歷史超越和時代升華的最鮮明體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