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李瀟瀟(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研究員)
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總鑰匙”。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首先要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即“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必須堅持胸懷天下”。“六個必須堅持”為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為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對其精髓要義我們必須學深悟透、身體力行。
通過“六個必須堅持”堅定站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根本立場。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就要牢牢把握貫穿其中的根本價值立場。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堅持人民至上,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明本色和根本立場。堅持自信自立,就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之路。堅持守正創新,就要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堅持問題導向,就要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努力推動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堅持系統觀念,就要立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通過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各項改革措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堅持胸懷天下,就是要彰顯人民性立場的世界歷史視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造福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
通過“六個必須堅持”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觀點。黨的十九大、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的“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概括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豐富發展。“六個必須堅持”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觀點的集中概括,是全面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觀點的重要指南。“六個必須堅持”貫穿體現在“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的全部內容之中,是我們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金鑰匙”,只有通過“六個必須堅持”的統領,才能全面深刻領會黨的創新理論的基本觀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的時代意義。
通過“六個必須堅持”準確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方法。“六個必須堅持”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方法的生動體現,是學習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方法的精髓所在。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的科學方法,自覺拜人民為師,持續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思想營養,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得以創立并不斷豐富發展的根本所在。必須堅持自信自立的科學方法,中國人民追求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歷程,從來就沒有教科書,更沒有現成答案,馬克思主義的中國篇章是中國共產黨人依靠自身力量實踐出來的,貫穿其中的一個基本點就是中國的問題必須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由中國人自己來解答。必須堅持守正創新的科學方法,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以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的科學方法,增強問題意識,聚焦實踐遇到的新問題、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國際變局中的重大問題、黨的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必須堅持系統觀念的科學方法,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提供科學思想方法。必須堅持胸懷天下的科學方法,不斷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類發展進步潮流,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由此,在21世紀的宏大世界場景中彰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的人類價值。
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增加居民收入擴大消費,通過終端需求帶動有效供給,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持續深化改革,積極擴大內需,建設更加強大的國內市場[詳細]
生態奇跡的背后,是扎根實踐的不懈探索,更是科學理論的有力指引。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來謀劃和推進新征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我們一定能建成青山常在[詳細]
闊步新時代新征程,廣大黨員干部以這次主題教育為契機,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刻領會和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持續加強黨的創新理論[詳細]
真抓才能攻堅克難,實干才能夢想成真。從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到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從著力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到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從守牢美麗中國建設安全底線,到健全美麗中國建設保障體系,美麗中國建設在神州大地全[詳細]
深入理解和把握中華文明突出的創新性,在新征程上更有效地推動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各方面創新,我們一定能夠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詳細]
奮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繼續推進“兩個結合”,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我們一定能取得更為豐碩的理論創新成果,推動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詳細]
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必須深化基礎研究體制機制改革,發揮好制度、政策的價值驅動和戰略牽引作用。”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深化[詳細]
讓愿擔當、敢擔當、善擔當蔚然成風,還要把“三個區分開來”落到實處。對于干部在干事創業中特別是改革創新中的失誤錯誤,如果不分情況、不分性質搞“一刀切”,容易挫傷干部改革攻堅、干事創業的積極性。這就要求把“三個區分開來”落到實處,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詳細]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直接關系高質量發展和國家安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強調要“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堅決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風險在內的重大風險攻堅戰[詳細]
新時代新征程,每一位黨員干部都是一面“行走的旗幟”。面對更加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廣大黨員干部要把根深深扎在群眾的沃土,不斷增強群眾意識,提高群眾工作能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骨干力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