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何成學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心系群眾、情系百姓體現到履職盡責全過程各方面,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時回應人民群眾合理訴求,切實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難事辦妥。”人民至上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各環節,體現在辦好人民群眾關心的一件件小事、一樁樁實事上,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是一個政黨首先要解決好的問題。我們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為之不懈奮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眼于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的全面深化改革到“決不能讓困難地區和困難群眾掉隊”的精準扶貧,從“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的生態文明建設到“向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亮劍”的反腐敗斗爭,我們黨以一系列重大政策舉措惠民生、紓民困、解民憂,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民生無小事,一點一滴、一樁一件都連著民心民意。切實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難事辦妥,需要增進群眾感情、講求方式方法。黨員干部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心用情用力辦利民之事,努力為人民群眾謀福祉。
用心就是要堅持以百姓心為心,把事關人民群眾利益的事情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落在行動上。黨員干部要深入群眾,從群眾切身需要來謀劃工作,而不是坐在辦公室主觀臆斷,拍腦袋、想當然。邁開雙腿走下去,敞開身心沉下去,才能看得真切、感受深切,真正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要用心觀察群眾的生活境況,用心傾聽群眾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盼,聚焦解決就業、教育、醫療、托育、住房、養老等突出問題,建立民生項目清單,把每一件事落到實處,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用情就是要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來做事。對群眾有沒有感情,是不是帶著深厚感情做工作,對工作實際成效有著重要影響。有些地方和部門做了不少工作,但沒有取得應有效果,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推進工作時習慣于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對群眾感情淡漠,工作中態度生硬,導致工作得不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黨員干部要增強群眾觀念和群眾感情,對于群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煩心事、揪心事,都應站在群眾的角度換位思考,用真情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從而使各項工作更好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用力就是要竭盡全力做好事,千方百計做成事。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往往牽涉各種利益和矛盾,不是輕而易舉就能解決好的。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要善于運用科學的方式方法,聚焦“急難愁盼”問題,根據實際情況下一番真功夫、苦功夫,通過“解剖一個問題”推動“解決一類問題”,讓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變化。要勇于涉險灘、破難題,對于當下能解決的及時解決,一時解決不了的要列出時間表、路線圖,久久為功、持續用力,用實干推動發展、取信于民。
強國夢、中國夢,歸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夢”。新征程上,廣大黨員干部要誠心誠意為民解憂,盡心盡力為民謀福,切實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難事辦妥,真正讓人民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優化營商環境”“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深化改革沒有窮期,優化營商環境也要永遠在路上。錨定目標、攻堅克難、持之以恒,以深化改革破除影響營商環境的“[詳細]
前不久在湖南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常德市鼎城區謝家鋪鎮港中坪村,前往村黨群服務中心了解當地為基層減負、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等情況,強調“要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精兵簡政,持之以恒抓好這項工作”。本期大家談,我們一起關注各地減負實效,為進一步[詳細]
世界好,中國才會好;中國好,世界會更好。這是中國一貫秉持的理念。中國推進開放合作、共贏發展,致力于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這并不意味著中國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當前,中國在克服各種困難挑戰的過程中展現出了更加自主有力的發展態勢,持續為國際合作帶來更多機遇[詳細]
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繁榮發展新時代中國史學,要矢志不渝堅持人民立場、回應時代關切、恪守科學原則,使新時代中國史學彰顯出深厚的人民性、強烈的時代性、鮮明的科學性。[詳細]
優化營商環境,可謂“永不竣工”的系統工程、民心工程。拿出務實舉措,凝聚最大合力,千方百計、全力以赴優化營商環境,形成人人、時時、處處皆重營商環境的好氛圍,就一定能進一步提振信心、激發活力,讓高質量發展的動能更加充沛。[詳細]
中國式現代化立足中國國情、符合中國實際、順應時代潮流,既符合世界現代化發展的普遍規律,又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特殊規律,體現了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有機統一。正因如此,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推動中國快速發展起來,而且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詳細]
近年來,黨中央圍繞加強數字政府建設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我國數字政府建設已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績,但數據孤島的存在、實體化工作機制不健全、應用場景開發創新不足、上下體制的不順等問題還未能從根本上解決,亟待從體制機制層面突破。[詳細]
構建中國自主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體系,有助于深入探究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和發展的道理、學理、哲理,揭示中華民族內在凝聚力和發展動力,闡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對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發展與繁榮的促進作用,解決相關領域研究中存在的被西方思想理論和話語體系所左[詳細]
圍繞提升民族事務治理現代化水平開展研究。民族事務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方面,需要對加強和完善黨對民族工作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將民族事務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提升各族群眾的法治意識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要關注研判民族領域可能出現的[詳細]
在發展空間中,點與面的關系是相對的。倘若把視線拉開,在全國發展版圖中理解點與面,不難發現: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如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面”中的一個個“點”,既有自身的功能定位,彼此也在錯位發展、聯動發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