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雙傳學
核心閱讀
理論強,才能方向明、人心齊、底氣足。要鞏固拓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成果,深刻領悟黨的創新理論的強大力量,不斷增進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
思想統一是政治統一、行動統一的基礎,是黨的團結統一最深厚最持久最可靠的保證。習近平總書記在為第六批全國干部學習培訓教材所作的序言中指出:“要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真正把馬克思主義看家本領學到手”“要善于從黨的創新理論中汲取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精神動力”。理論強,才能方向明、人心齊、底氣足。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是一項長期的重大政治任務。要鞏固拓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成果,深刻領悟黨的創新理論的強大力量,不斷增進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
感悟真理力量
科學理論是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性的深刻認識,是經過嚴密邏輯論證和實踐反復檢驗的真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人類思想史上,就科學性、真理性、影響力、傳播面而言,沒有一種思想理論能達到馬克思主義的高度,也沒有一種學說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世界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反映了人類對理想社會的美好憧憬,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指明了方向,為人民指明了實現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具有強大的真理力量。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一個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篤行真理的過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立,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以其科學體系、核心要義、實踐要求,以其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凸顯科學理論的時代品格,彰顯科學理論的真理魅力。這一重要思想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的內在規律,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在新時代展現出強大真理力量。奮進新征程,進一步用黨的創新理論將黨員干部武裝起來、凝聚起來,就要深刻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切實增強學習宣傳貫徹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不斷夯實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思想基礎。
汲取信仰力量
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的根本所在。信仰信念只有建立在把握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才能在頭腦中牢牢扎根,經受住大風大浪的考驗。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為人類描繪了一幅壯美瑰麗的未來藍圖,激勵著人們抱著必勝信念信心為之不懈奮斗。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樹立了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仰。
堅定的理想信念,永遠是激勵我們奮勇向前、克難制勝的不竭力量源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高揚理想信念的旗幟,深刻彰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深刻彰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追求和遠大抱負。奮進新征程,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將其轉化為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轉化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以志不改、道不變的決心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轉化為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定信心,風雨無阻朝著既定目標奮勇前行。
凝聚人民力量
科學理論為人民所掌握,就能迸發出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在人類思想史上,馬克思主義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睔v史和實踐都充分表明,黨的創新理論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為人民所喜愛、所認同、所擁有的理論,使之成為指導人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人民”二字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具有基礎性、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人民至上是這一重要思想的理論基點、價值支點、實踐原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一切為了人民作為執政興國的根本價值取向,把一切依靠人民作為創造歷史偉業的根本動力源泉,充分展現了“以百姓心為心”的真摯情懷和“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博大境界。奮進新征程,要深刻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人民立場,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始終與人民風雨同舟、與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緊緊依靠人民推進歷史偉業,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
增強團結力量
科學理論是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深刻揭示,是對社會發展趨勢的精準把握,是對人民群眾智慧的高度概括,是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的有力武器,能夠有效促進團結。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正是有了這一科學理論,中國人民才牢固樹立起共同的理想信念,團結一致、共同奮斗。團結奮斗是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人、中國人民、中華民族錘煉鑄就的寶貴精神品質,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保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旗幟和精神旗幟,指引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不懈奮斗。
團結奮斗離不開思想引領,統一思想才能團結一心、步調一致。新時代以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比鐵還硬,比鋼還強”的團結之力,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不懈奮斗,贏得彪炳史冊的歷史性勝利。實踐充分證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團結奮斗的思想旗幟和精神旗幟。有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思想上行動上就有了根本遵循,團結奮斗就有了思想根基和信心底氣、就有了明確目標和行動指南。奮進新征程,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團結奮斗的正確方向、激發團結奮斗的深層動力,讓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號巨輪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彰顯實踐力量
科學理論源于實踐又引領實踐,具有強大的實踐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踐的觀點、生活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區別于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征?!瘪R克思主義不是書齋里的學問,而是為了改變人民歷史命運而創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實踐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實踐中豐富和發展的。百余年來,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創造性地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實踐問題中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彰顯強大實踐力量。
馬克思指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回答了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是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產生的理論結晶,是經過實踐檢驗、富有實踐偉力的強大思想武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中豐富發展的,是在推動實踐、指導實踐中成熟完善的,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鮮明的實踐導向,具有強大的現實解釋力和實踐引領力。奮進新征程,要深刻感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力量,善于運用科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重大原則和需要處理好的重大關系,牢牢錨定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ㄗ髡邽榻K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世界好,中國才會好;中國好,世界會更好。這是中國一貫秉持的理念。中國推進開放合作、共贏發展,致力于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這并不意味著中國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當前,中國在克服各種困難挑戰的過程中展現出了更加自主有力的發展態勢,持續為國際合作帶來更多機遇[詳細]
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繁榮發展新時代中國史學,要矢志不渝堅持人民立場、回應時代關切、恪守科學原則,使新時代中國史學彰顯出深厚的人民性、強烈的時代性、鮮明的科學性。[詳細]
優化營商環境,可謂“永不竣工”的系統工程、民心工程。拿出務實舉措,凝聚最大合力,千方百計、全力以赴優化營商環境,形成人人、時時、處處皆重營商環境的好氛圍,就一定能進一步提振信心、激發活力,讓高質量發展的動能更加充沛。[詳細]
中國式現代化立足中國國情、符合中國實際、順應時代潮流,既符合世界現代化發展的普遍規律,又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特殊規律,體現了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有機統一。正因如此,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推動中國快速發展起來,而且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詳細]
近年來,黨中央圍繞加強數字政府建設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我國數字政府建設已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績,但數據孤島的存在、實體化工作機制不健全、應用場景開發創新不足、上下體制的不順等問題還未能從根本上解決,亟待從體制機制層面突破。[詳細]
構建中國自主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體系,有助于深入探究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和發展的道理、學理、哲理,揭示中華民族內在凝聚力和發展動力,闡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對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發展與繁榮的促進作用,解決相關領域研究中存在的被西方思想理論和話語體系所左[詳細]
圍繞提升民族事務治理現代化水平開展研究。民族事務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方面,需要對加強和完善黨對民族工作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將民族事務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提升各族群眾的法治意識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要關注研判民族領域可能出現的[詳細]
在發展空間中,點與面的關系是相對的。倘若把視線拉開,在全國發展版圖中理解點與面,不難發現: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如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面”中的一個個“點”,既有自身的功能定位,彼此也在錯位發展、聯動發展。[詳細]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耕地等資源是有限的,超大規模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又不斷增長,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重視和依靠農業科技創新。讓實驗室里的科研成果在廣袤的田野落地生根,讓創新成果更好惠及廣大農民,不斷提高我國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詳細]
堅持科技創新與體制改革“雙輪驅動”,著力破除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我們就能在調結構、促改革中有效降低物流行業的運輸成本、倉儲成本、管理成本。[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