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謝增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生存權和發展權是首要的基本人權。”保障勞動者獲得勞動報酬、勞動保護、休息休假等方面的權益,是維護勞動者生存權和發展權的題中之義和內在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不斷發展壯大,以平臺用工等為代表的新就業形態也快速發展,從業人員規模持續擴大。新就業形態在穩就業、保民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勞動者權益保障上也面臨新問題新挑戰。走中國特色人權發展道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必須與時俱進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切實維護好勞動者的生存權和發展權。
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不同于傳統就業形態的勞動者,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具有更多的工作自主性、靈活性。例如,外賣送餐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選擇工作時間和工作地點上具有較大自主性;同時,平臺企業可以借助算法對勞動者的工作過程進行更為有效的指示、監督和考核。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既要守正,充分依據現有勞動法律制度,維護好勞動者在工資、工時、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各項基本權益;也要創新,積極拓展權益保障思路,在保護方式上采取新舉措新辦法,助力數字經濟、平臺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比如,豐富法律工具箱,除了落實好相關勞動法規范,還應發揮好行政指導等柔性措施的作用,對尚處于不斷變化之中的新就業形態,既規范其發展,又為其商業創新保留較大空間。進一步拓展權益保障方式。比如,對于不能建立勞動關系,無法適用工傷保險制度的勞動者,我國開展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平臺企業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辦理職業傷害保障時,采取按單計費、按月訂單量申報繳費方式,不以工資總額作為繳費基數,促進解決職業傷害保障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推動立法、行政、司法協同發力。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覆蓋勞動者各方面權益,必須堅持系統思維,加強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協同配合,形成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的強大合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立法、行政、司法等各方面作出科學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切實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各項工作抓實落細。在立法上,全國人大常委會2021年修改安全生產法,將平臺用工納入調整范圍,規定“平臺經濟等新興行業、領域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根據本行業、領域的特點,建立健全并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履行本法和其他法律、法規規定的有關安全生產義務”,為預防和減少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職業傷害提供法律依據。行政機關也積極行動,發布一系列規范性文件,推動平臺企業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比如,2021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共同制定了《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就落實公平就業制度、消除就業歧視,健全最低工資和支付保障制度,完善休息制度,推動行業明確勞動定員定額標準,科學確定勞動者工作量和勞動強度作出規定,推動補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短板。司法機關也通過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專題指導性案例等方式,為新就業形態勞動關系認定提供了法律指引。
促進勞動法治和數字法治相得益彰。我國在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方面積極作為、勇于創新、取得成效,得到國際社會關注和肯定。但也要看到,新就業形態還在不斷發展變化,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也要不斷完善。有效規范新就業形態中不同的用工方式,關鍵是要把勞動法治和數字法治貫通起來、結合起來,綜合運用多種法治手段,在勞動法治與數字法治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中全方位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在勞動法治方面,以規范新就業形態勞動基準為重點,健全勞動法律法規,由國家進一步明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工資支付保障、工作時間、休息休假、集體協商等方面強制性的最低勞動條件標準,避免用工主體過分壓低勞動條件、侵害勞動者權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依托平臺企業提供服務,平臺企業普遍使用算法對業務經營和勞動用工進行管理,處理大量勞動者數據。因此,還應聚焦算法濫用、勞動者個人數據保護等問題,合理確定政府機關、平臺企業等相關主體的法律責任,在數字法治方面筑起保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的法治屏障。比如,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出臺《關于落實網絡餐飲平臺責任切實維護外賣送餐員權益的指導意見》,明確不得將“最嚴算法”作為考核要求,通過“算法取中”等方式,合理確定訂單數量、在線率等考核要素,適當放寬配送時限,通過推動算法透明和公平,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享有更全面、更深入、更有效的權益保障。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政府行為越規范,市場作用就越有效。多一份“無事不擾”的清醒,少一些“臨時起意”的打擾,企業將有更多信心和精力逐浪弄潮。[詳細]
從太空看粵港澳大灣區,其中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已經逐漸成長為“一座城”。2025年以來,經港珠澳大橋出入境客流持續快速增長,截至4月27日,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已突破1000萬人次,比2024年提前25天。加快轉型升級,書寫更加精彩的內部協作故事、[詳細]
深入學習《文選》,必須深刻理解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意義,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以高水平金融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詳細]
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是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歷史進程的產物,是我們黨將馬克思主義金融理論同當代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也是習近平經濟思想金融篇的重要內容,為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以金融服務助力中國式現[詳細]
“善治病者,必醫其受病之處”,找準病灶是前提,對癥下藥是關鍵。走好群眾路線,關鍵是堅持問題導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群眾得實惠。要圍繞群眾反映的住房、養老、就業、醫療等突出問題,把合理訴求一條條拎出來,推動問題一個個得到有效解決。要發揚釘釘子精神[詳細]
價值觀是一個思想文化體系的核心,是社會意識形態的重要內容。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都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形成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價值共識和最大[詳細]
“欲事立,須是心立。”政治上的堅定、作風的過硬來自思想的堅定。黨員干部要從思想深處提高認識、轉變作風,從思想上警醒起來,從標準上提高起來,以思想自覺促進行動自覺,切實增強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堅定性,努力使思想作風更正一些、更純一些。[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社區服務,提升服務功能。”社會的發展,最終落腳點是人。善于換位思考,更加重視“群眾怎么想”,瞄準關切,勇于創新,我們的治理必將更有成效,也將更有力地托舉每個人的幸福。[詳細]
面對美方的多變易變、極限施壓,我們沒有關上談判大門,但也不會心存僥幸,而是做好了應對沖擊的各種準備。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我們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一定能夠化危為機、行穩致遠。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中國經濟是一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