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王??哲
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有機整體,只有推動各領域各環節緊密配合、協同共進,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部分省區市“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時強調:“要統籌謀劃,抓住關鍵性、決定性因素,把握好節奏和進度,注重鞏固拓展優勢、突破瓶頸堵點、補強短板弱項、提高質量效益,與整體目標保持取向一致性。”準確把握與整體目標保持取向一致性的豐富內涵,有利于在實際工作中將各項政策統籌起來、圍繞統一目標協同推進,打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組合拳”,確保各項政策同向發力、精準有力。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之間都是彼此聯系、不可分割的。改革發展中的各項工作也是如此,彼此之間往往高度關聯。如果孤立、片面、簡單地看問題,就會犯形而上學的錯誤,容易顧此失彼、左支右絀。運用系統思維,樹牢“一盤棋”思想、高效打好“組合拳”,才能確保各項政策協調一致,形成推動發展的合力。比如,去年9月以來,黨中央針對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果斷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注重保持各類政策相互銜接、有機統一,推動市場預期、社會信心有效提振,經濟明顯回升,在實現去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同時,也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又如,近年來我國在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過程中,堅持打好法治、市場、科技、政策“組合拳”,在法治方面運用依法督察、嚴格執法、嚴肅問責等剛性約束手段,在市場方面推進排污權交易、完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在科技方面加強綠色科技相關理論方法、成因機理、過程路徑等方面研究和技術攻關,在政策方面增強環保政策與財稅、投資、價格、產業、監管等政策的協調配合,匯聚了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合力。
打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組合拳”,“組合”是關鍵。需要認識到,“組合”不是簡單隨意的拼湊堆積,而是明確戰略重點、優先順序、主攻方向、推進方式,注重各領域關聯性、提高各環節耦合度,使各方面政策產生“化學反應”。在政策制定出臺過程中,如果缺乏“組合”意識,容易導致“政出多門、九龍治水”現象,不僅每項政策難以達到預期效果,而且不同政策效果還會相互抵消;如果政策之間耦合度不高,可能產生“局部用力、全局不利”問題,難以實現聚焦發力、協同配合、整體推進。這不但會影響整體政策效果,也會影響經營主體發展預期。過去我們在這方面有過教訓,必須深刻汲取、引以為戒。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要在加緊落實規劃目標任務的同時,適應形勢變化,把握戰略重點,科學謀劃好“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同時,我國經濟正處于高質量發展爬坡過坎的重大關口,經濟運行面臨日益復雜的國內外環境,經濟工作中面臨很多兩難多難問題,宏觀經濟治理的復雜性明顯上升。打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組合拳”,是提升宏觀調控效能的重要抓手。要在多重約束下求得最優解,實現優化要素資源配置、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等目標,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做好預測預判,優化政策資源和工具的配置組合,加強經濟運行各領域、各環節、各要素的協同聯動,同時更好統籌經濟政策和其他政策。近日,相關部門圍繞穩就業、穩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出了一攬子政策措施,包括穩定外貿發展、促進消費、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營造穩定發展的良好環境等,將對經濟形成有力支撐,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保持社會大局穩定,也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提高政策協同的認識進一步深化,為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明晰了實踐路徑、提供了科學指引。
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要用系統性的思維、方法和措施,提高政策協同性,釋放更大政策效能。一是加強政策目標協同。在謀劃制定政策時,要從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需要出發,統籌長期政策和短期政策、宏觀政策和微觀政策、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充分考慮政策初衷、目標取向、功能定位,自覺服從全局、服務全局。二是加強政策措施協同。注重系統集成、相互補位,防止各行其是,推動政策效果符合預期。同時,大力規范涉企執法、監管行為,壓縮自由裁量空間。三是健全和用好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工作機制,把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性政策統一納入一致性評估,統籌政策制定和執行全過程,提升政策目標、工具、時機、力度、節奏的匹配度。四是進一步完善政策考核評價機制,科學設置有關標準,不合理的要及時調整優化,促進政策從“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的銜接協同,共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大學)
增量里有效益,存量里有潛力。統籌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以做優增量來盤活存量、以盤活存量來做優增量,中國經濟還將寫下更多更精彩的發展故事。[詳細]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會心不遠,要登絕頂莫辭勞”。不動搖、不松勁、不止步,迎難而上,攀登不止,必能翻越一座座山峰,贏得發展開闊地,開辟干事新境界。[詳細]
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關鍵共性技術供給,推動跨領域技術交叉融合創新。同時,充分發揮創新聯合體和產業鏈鏈長帶動作用,加快顛覆性技術突破并實現工程化、產業化,加快打造新興產業集群,構筑高質量發展新優勢。[詳細]
登高有“梯”,是梯度的梯,也是梯子的梯。這樣的“梯”,需要我們攜起手來搭好、搭牢,尤其是真正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助力市場容量進一步激活、各類要素高效集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詳細]
要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政績,以說了就要干、定了就要辦的務實作風,俯下身子,腳踏實地,率先垂范,既帶著大家干,也做給大家看,努力把嘴上說的、紙上寫的變成具體行動,干出實際效果。這種以身作則的力量,比任何慷慨激昂的動員講話更能凝聚人心,更能匯聚起干部群眾[詳細]
當前,隨著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提高,中華民族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有能力引領人類生產力變革。我們要以“十年磨一劍”的堅定決心和頑強意志,只爭朝夕、埋頭苦干,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大模型研發應用創新,以更敏捷、更經濟、更智能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和產品為全面推[詳細]
政府行為越規范,市場作用就越有效。多一份“無事不擾”的清醒,少一些“臨時起意”的打擾,企業將有更多信心和精力逐浪弄潮。[詳細]
從太空看粵港澳大灣區,其中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已經逐漸成長為“一座城”。2025年以來,經港珠澳大橋出入境客流持續快速增長,截至4月27日,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已突破1000萬人次,比2024年提前25天。加快轉型升級,書寫更加精彩的內部協作故事、[詳細]
深入學習《文選》,必須深刻理解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意義,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以高水平金融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詳細]
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是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歷史進程的產物,是我們黨將馬克思主義金融理論同當代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也是習近平經濟思想金融篇的重要內容,為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以金融服務助力中國式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