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申少鐵
社會治理的“大處方”,能有效調動各方積極性,健全公共健康服務,營造健康宜居環境
走進江蘇蘇州市相城區太平街道洞字社區,映入眼簾的是一條清渠,四周花草綠樹環繞,一些居民帶著孩子在健身步道上鍛煉。在社區中間的健康廣場,慢病防控、預防近視、心理健康等健康知識宣傳吸引不少居民駐足了解。
衛生健康是個人之事,也是國之大事。今天,愛國衛生運動面臨新形勢、新任務,被賦予健康促進的新內涵。比如居民超重肥胖率不斷上升,慢病群體龐大,群眾對不得病、少得病的需求強烈。不久前,全國愛衛會印發通知,將健康體重管理行動、健康鄉村建設行動和中醫藥健康促進行動納入健康中國行動。突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從注重環境衛生治理進一步轉向全面社會健康管理,是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的鮮明底色。
保障14億多人的健康,既要有醫療衛生的“小處方”,也要有社會治理的“大處方”。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是健康四大基石。實現這些目標,離不開社會共建共治。比如,企事業單位、學校等的食堂做菜可少油少鹽,定量盛飯菜;社區和鄉村建設時更多考慮運動健身等需求,把健康優先發展戰略落到實處;公共場所嚴格落實好禁煙條例,防止二手煙損害人們健康;持續辦好12356心理援助熱線,讓不良情緒及時得到紓解。
以愛國衛生運動的形式,推動健康管理深度融入社會治理,有助于更好構筑多元主體協同治理的大健康格局。比如,體重管理是應對超重肥胖引起疾病的關鍵,去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啟動“體重管理年”活動,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社區居(村)委會、志愿者組織等發揮各自優勢,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促使更多人重視體重管理,從而減少慢病發生。社會治理的“大處方”,能有效調動各方積極性,健全公共健康服務,營造健康宜居環境。
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健康促進也需要從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入手。愛國衛生運動是把群眾路線運用于衛生防病工作的成功實踐,堅持黨的領導、促進全民參與,才能取得最好效果。對偏遠地區特別是農村地區而言,群眾健康素養水平還有待提升,健康科普還任重道遠。
體重管理、鄉村建設、中醫藥三個專項行動納入健康中國行動,進一步彰顯了健康促進、醫防融合的重要性。引導公眾正確認識體重、科學管理體重,培養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學就醫習慣,注重飲食養生、運動養生、調暢情志等,為的就是通過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來實現健康人人享有。進一步強化健康教育、健康宣傳、健康科普,并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動健康知識普及,才能把健康管理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愛國衛生運動是增進人民健康福祉的惠民工程。更好繼承和發揚愛國衛生運動優良傳統,豐富活動形式,定能推動群眾健康意識更強、城鄉人居環境更美、健康服務更優,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打下堅實健康基礎。
政府行為越規范,市場作用就越有效。多一份“無事不擾”的清醒,少一些“臨時起意”的打擾,企業將有更多信心和精力逐浪弄潮。[詳細]
從太空看粵港澳大灣區,其中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已經逐漸成長為“一座城”。2025年以來,經港珠澳大橋出入境客流持續快速增長,截至4月27日,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已突破1000萬人次,比2024年提前25天。加快轉型升級,書寫更加精彩的內部協作故事、[詳細]
深入學習《文選》,必須深刻理解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意義,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以高水平金融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詳細]
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是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歷史進程的產物,是我們黨將馬克思主義金融理論同當代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也是習近平經濟思想金融篇的重要內容,為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以金融服務助力中國式現[詳細]
“善治病者,必醫其受病之處”,找準病灶是前提,對癥下藥是關鍵。走好群眾路線,關鍵是堅持問題導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群眾得實惠。要圍繞群眾反映的住房、養老、就業、醫療等突出問題,把合理訴求一條條拎出來,推動問題一個個得到有效解決。要發揚釘釘子精神[詳細]
價值觀是一個思想文化體系的核心,是社會意識形態的重要內容。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都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形成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價值共識和最大[詳細]
“欲事立,須是心立。”政治上的堅定、作風的過硬來自思想的堅定。黨員干部要從思想深處提高認識、轉變作風,從思想上警醒起來,從標準上提高起來,以思想自覺促進行動自覺,切實增強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堅定性,努力使思想作風更正一些、更純一些。[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社區服務,提升服務功能。”社會的發展,最終落腳點是人。善于換位思考,更加重視“群眾怎么想”,瞄準關切,勇于創新,我們的治理必將更有成效,也將更有力地托舉每個人的幸福。[詳細]
面對美方的多變易變、極限施壓,我們沒有關上談判大門,但也不會心存僥幸,而是做好了應對沖擊的各種準備。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我們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一定能夠化危為機、行穩致遠。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中國經濟是一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