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石明明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環節,也是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體現。新時代以來,我國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消費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凸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使消費潛力充分釋放出來?!苯陙?,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健康消費逐漸成為我國新型消費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健康消費,既是順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促進社會再生產良性循環的重要舉措。為此,要著力推動健康消費提質升級,在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時,不斷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發展的最高境界是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人不僅需要具備基本的勞動能力,更要擁有健康的體魄、健全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健康是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健康消費是人們通過醫療保健、運動健身、生態居住等消費形式,對自身生命質量進行維護與提升,包括健康食品、健康服務、健康產品、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消費。
發展健康消費能夠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通過不斷豐富健康消費的商品和服務供給、完善健康消費的城鄉基礎設施,能夠更好提升生活質量、增進長期福祉。發展健康消費有助于提升人力資本,通過購買健康產品和服務,推動從“治病”到“防病”、從“延長壽命”到“提升生命質量”轉變,幫助勞動者以良好的身心狀態參與到生產勞動中,創造出更多滿足社會需要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發展健康消費對于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一方面能夠催生健康領域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動企業技術、流程、工藝創新和管理創新。比如,在農業領域,人民群眾對有機、綠色、無添加產品的需求,將引導農業企業加快向生態化、智能化轉型;在制造業領域,人民群眾對健康產品的品質追求,將激勵企業不斷研發新材料、改進和應用新工藝,降低對健康不利的物質資料使用、全面提升產品質量;等等。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更加重視生命質量和健康安全,健康消費快速發展,健康消費市場呈現出規??焖僭鲩L、業態模式不斷創新、消費結構持續優化等特點,預防式健康產品、衛生防護用品、家用運動健身器材等各類健康消費市場火爆。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健康產業消費趨勢發展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大健康產業總收入規模達到9萬億元。同時需要看到,健康消費還是一個新興領域,仍然存在高質量供給不足、健康知識普及不夠、消費環境欠佳等問題。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開展健康消費專項行動”;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2部門聯合印發《促進健康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10方面重點任務。這些政策措施為推動健康消費提質升級指明了方向。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要從供需兩端協同發力,推動健康消費提質升級,更好滿足居民健康消費需求。具體來看,可從以下方面著力。
一是增加優質健康產品供給。推動健康產品和服務供給向場景驅動的“產品+技術+服務”生態體系建設轉型,鼓勵農業、制造業、服務業協同創新,打造完整的健康產業鏈條,推動健康與文旅、養老、體育、線上線下零售等多業態多場景融合;引導健康產業集群發展,強化健康服務生態系統建設,形成健康產業集群的協同效應。
二是發展多層次健康消費市場。支持面向老年人的健康管理、養生保健等業態深度融合,發展壯大銀發經濟;加強對年輕群體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導,豐富健身運動等消費場景,發展具有引領性的時尚休閑運動消費市場等;大力發展健康體檢、健康咨詢、健康管理等新型服務業態,提升差異化、智能化、定制化服務能力。
三是完善健康消費環境。深化特殊食品注冊備案制度改革,完善保健食品事前審評和事后評價機制,引導誠信合規經營;引導企業嚴格遵守消費者的知情同意權,在獲取信息、進行檢測、提供產品和服務的過程中,事先將可能發生的風險、費用等清晰告知消費者,營造規范有序的健康消費市場環境。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
人才帶動技術創新,技術開拓市場,市場反哺人才培養,這樣的正向反饋,為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構建了新的人才“蓄水池”。[詳細]
不僅是“三兔共耳”。一顆石榴寄寓命運與共,見證友好交往。2000多年前,張騫“鑿空之旅”開啟后,石榴傳入中國;而今,位于西安市的中國—中亞友誼林的那6棵寓意團結的石榴樹欣欣向榮、開花結果。聆聽歷史,讓相知的心越貼越近;傳承文化,讓合作的手越牽越緊。愿絲路[詳細]
當前,我們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在這一過程中,必須加快建構中國自主的財政知識體系。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引,將建構中國自主的財政知識體系這項系統工程落實、落細,首先應圍繞具有前置意義的基礎性、方向性問題進行系統思考、作出系[詳細]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攻堅克難既是一種意志品質、精神狀態,也是一種工作作風、責任擔當。干事擔事,是干部的職責所在,也是價值所在。黨員干部始終保持“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昂揚斗志,真抓實干、攻堅克難,就一定能創造出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實績[詳細]
既干凈又干事,是我們黨對黨員干部的一貫要求,是黨員干部應有的政治本色,是人民群眾衡量黨員干部作風的重要標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當在其位謀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凈又干事?!毙抡鞒躺?,廣大黨員干部要以既干凈又干事的好作風密切黨同[詳細]
即時反饋與延遲滿足,照見政績觀,折射新理念,要下“繡花功”。有“一竿子插到底”的魄力,也要有“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定力,工作實績才能經得起實踐檢驗、歷史審視和群眾評判。[詳細]
無論是蒸汽機車取代馬車,還是智能手機淘汰膠片相機,歷史和現實反復證明,技術進步是把市場蛋糕做大的“魔法師”,推動就業結構不斷向更高價值領域遷移。只要我們準確把握新技術重塑就業市場的客觀規律,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構建覆蓋全面的職業技能提升系統,定能[詳細]
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正風肅紀反腐相貫通,標明了新時代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前進方向,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以優良作風作引領,以嚴明紀律強保障,以反腐懲惡清障礙,推動干部在遵規守紀、清正廉潔的前提下大膽干事,一定能以作風建設新成效推動保持黨的先[詳細]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為推動文化產業數字化指明了方向。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要深挖數據經濟價值,克服“信息繭房”局限,以數字化賦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詳細]
開展體驗式調研,更容易找到那些坐在辦公室里不易察覺的槽點、痛點、堵點,推動消除治理盲區,提升服務精細化水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