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李 斌
跑跑送送、推杯換盞、借用車輛,能有多大問題?
“經常接受禮品,逐步沒有了原則和底線”“在半推半就中把別人給的‘好處’當成了正常的人情交往,把別人送的‘感謝’看成了理所當然”“剛開始請吃請喝請玩,接著就是送煙酒,再接著就是禮品、禮金”……翻一翻落馬干部的懺悔書不難發現,誰不把不正之風當問題,誰就遲早觸及違法亂紀大問題。無數案例表明,黨員“破法”,無不始于“破紀”。
腐敗問題不是憑空發生的,其先兆之一就是作風不純。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靡費公帑背后可能隱藏權錢交易、利益輸送;為了利用職權索賄、收受好處,該拍板時卻故意拖延;“吃公函”“吃老板”,“吃”欲不止,隨之而來的便是“拿”和“要”……享樂奢靡之風、形式官僚之氣,與違紀不收手、腐敗不收斂,顯然大有關聯。深入推進風腐同查同治,方能斬斷由風及腐的傳導鏈條,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縱深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從抓作風入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是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一條重要經驗。”這是我們黨對新時代新征程全面從嚴治黨規律的深刻把握,為新征程上一刻不停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重要遵循。從抓作風入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既要狠剎各種不正之風,加大風腐同查同治力度,也要完善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機制,推動黨的作風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
作風上補鈣壯骨、排毒殺菌,能夠有效預防和減少腐敗。比如,持續糾治“四風”,減少了公權力濫用的機會,直接壓縮了腐敗滋生的空間。又如,弘揚好作風好傳統,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就能匯聚起抗御腐敗的強大正能量。廣大黨員、干部憂勤惕勵、固本培元、增強黨性,鍥而不舍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筑牢的必是作風改進和廉潔從政的思想基礎和行動自覺。
從反腐敗斗爭經驗看,只糾風不查腐,風腐問題都難以杜絕;只查腐不糾風,治腐效果也難鞏固。深入推進風腐同查同治,將黨風黨紀硬要求變為硬舉措、讓鐵規矩長出鐵牙齒,方能向全黨釋放一嚴到底、寸步不讓的信號,形成震懾效應。一方面由風查腐,深挖不正之風背后的請托辦事、利益輸送等腐敗問題;另一方面由腐糾風,細查腐敗背后的享樂奢靡等作風問題,雙管齊下、分進合擊,有利于不斷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反腐敗必須規范權力運行。”堅持風腐同查同治,需要注重查找權力運行漏洞、補齊制度短板,防止權力濫用。福建多地對國企人員違規從事營利活動、“靠企吃企”等問題開展專項清理,并從糾作風破題堵漏洞、立規矩;黑龍江同江市推動廉潔文化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在村規民約中加入廉潔條款,在鄉村全面振興項目中設立“清風監督崗”。下一步,要健全授權用權制權相統一、清晰透明可追溯的制度機制,徹底清除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滋生的土壤和條件。
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把嚴的氛圍營造起來、把正的風氣樹立起來,一個重要保障在于以“關鍵少數”示范帶動“絕大多數”,堅定不移把作風建設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遵規守紀貴在持之以恒,利欲誘惑面前貴在寸步不讓,黨員干部要時刻牢記一切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始終敬畏人民、敬畏組織、敬畏法紀,堅決破除“違紀只是小節、違法才去處理”的觀念。以釘釘子精神抓作風改進和黨性修養,好做法才能化習慣、成風氣。
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正風肅紀反腐相貫通,標明了新時代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前進方向,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以優良作風作引領,以嚴明紀律強保障,以反腐懲惡清障礙,推動干部在遵規守紀、清正廉潔的前提下大膽干事,一定能以作風建設新成效推動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不斷贏得人民群眾信任擁護。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為推動文化產業數字化指明了方向。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要深挖數據經濟價值,克服“信息繭房”局限,以數字化賦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詳細]
開展體驗式調研,更容易找到那些坐在辦公室里不易察覺的槽點、痛點、堵點,推動消除治理盲區,提升服務精細化水平[詳細]
北京中軸線上的人文經濟學實踐,充分展現了文化遺產的生命力。讓歷史文化在時代浪潮中推陳出新,這是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必然要求。以創新為引領和驅動,不僅讓文化遺產得到更好保護傳承,也為城市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魅力。[詳細]
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時代征程上,習近平總書記總是把熱切的目光投向青年。關愛青年、禮贊青春,啟迪青年、激揚青春。總書記深情地說:“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動,青春的創造,始終是推動中華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詳細]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金融工作,對金融事業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立足中國實際,走出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等,把我[詳細]
著力鏟除“差不多先生”的滋生土壤,不能僅靠個人自覺,更離不開制度的剛性約束。一方面,要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將工作質量、群眾滿意度等指標細化量化,建立起科學精準的“度量衡”,讓“差不多”的工作在嚴格考核中無處遁形;另一方面,強化監督問責機制,對敷衍了事[詳細]
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用汗水、智慧乃至鮮血和生命,始終堅守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書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之際,讓我們重溫那些優秀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汲取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