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石??羚
領導干部雖崗位不同,但都有一定權力。手中權力如何用,是從政為官必須回答的問題。
清代史學家趙翼分析歷代貪官案例,得出了“賄隨權集”的結論:賄賂總是跟隨權力而聚集,即使是曾經品行端正之人,一旦手中有了權力,也容易腐化墮落。
權力是把雙刃劍,它既是施展才華、干事創業的利器,也是自斷前程、人生陷落的“兇器”,關鍵看怎么用。
中央統戰部原副部長崔茂虎,首次擔任地方“一把手”后不久,發現身邊的“偶遇”多了起來。不經意間的飯局、牌局,其實是不法商人精心炮制的“局”,“他們慣用的手法,總會捕捉到你的弱點,然后投其所好。”
從不健康的生活情趣發端,到貪圖享樂、享受特權,再到濫用權力、以權謀私,盤點許多落馬官員的軌跡,無不是沒有守住權力關,歸根結底,是權力觀出了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是用來為黨和人民做事的,只能用來為黨分憂、為國干事、為民謀利。”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我們黨的性質宗旨決定了,權力姓公不姓私、為民不為己。
“賄隨權集”的古今難題如何破?
兩對父子的故事耐人尋味。兒子將工作記錄本當作業本,孔繁森嚴肅批評:“如果從小就占公家的便宜,長大恐怕是要當貪污犯的!”大兒子聽說城里有招工指標,想進入國企,掌握這項工作的張富清卻讓他到條件艱苦的林場當知青,“路要自己走,飯要自己掙”。
為一個本子發火、拿自己孩子“開刀”,真正的共產黨人總在公、私二字上下功夫,因為它是衡量黨性強弱的根本尺子。能不能用好這把尺子,考驗黨員、干部的境界與水平。
涵養敬畏心。敬畏權力與敬畏人民是一致的,心存敬畏才能行有所止。永遠銘記“人民是共產黨人的衣食父母,共產黨人是人民的勤務員”,就要具備人民公仆應有的素質和境界,始終深深植根人民,將人民利益高高舉過頭頂,而不是為一己之私,墮落為人民之敵,萬劫不復。
用好防護欄。黨的紀律為正確行使權力劃出了底線、設置了禁區,是黨員、干部保持清正廉潔的安全防護欄。高買低賣、差價贈送,以關心老人孩子為“敲門磚”,陪聊陪玩“放長線”……誘惑形形色色,圍獵五花八門,要潔身自好唯有層層設防、處處設防。把法治思維融入日常,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就能抵御不良風氣的腐蝕。
也有另一種“私”必須警惕。一些人看到權力的危險,干脆不用權,為了不出事,寧可不干事。這種不擔當、不作為,看似“清”,實則“庸”,本質上還是黨性不強,把公和私擺錯了位置。
只有堅持以黨性立身做事,事事出于公心,才能有正確的是非觀、義利觀、權力觀、事業觀,從而清白為官、干凈做事、老實做人,以過硬的作風,成就一番事業。
作風建設是黨的建設的永恒主題,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決定黨和國家事業成敗,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詳細]
課堂的滋養不會停滯。“從前覺得思政課是‘背景音’,后來課上發現它是‘導航儀’,現在發覺它更像人生‘工具箱’”“信仰這東西,真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孩子們的心聲,詮釋著思政課的價值。既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也要春風化雨講好思政課,我會在這條路[詳細]
增量里有效益,存量里有潛力。統籌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以做優增量來盤活存量、以盤活存量來做優增量,中國經濟還將寫下更多更精彩的發展故事。[詳細]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會心不遠,要登絕頂莫辭勞”。不動搖、不松勁、不止步,迎難而上,攀登不止,必能翻越一座座山峰,贏得發展開闊地,開辟干事新境界。[詳細]
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關鍵共性技術供給,推動跨領域技術交叉融合創新。同時,充分發揮創新聯合體和產業鏈鏈長帶動作用,加快顛覆性技術突破并實現工程化、產業化,加快打造新興產業集群,構筑高質量發展新優勢。[詳細]
登高有“梯”,是梯度的梯,也是梯子的梯。這樣的“梯”,需要我們攜起手來搭好、搭牢,尤其是真正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助力市場容量進一步激活、各類要素高效集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詳細]
要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政績,以說了就要干、定了就要辦的務實作風,俯下身子,腳踏實地,率先垂范,既帶著大家干,也做給大家看,努力把嘴上說的、紙上寫的變成具體行動,干出實際效果。這種以身作則的力量,比任何慷慨激昂的動員講話更能凝聚人心,更能匯聚起干部群眾[詳細]
當前,隨著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提高,中華民族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有能力引領人類生產力變革。我們要以“十年磨一劍”的堅定決心和頑強意志,只爭朝夕、埋頭苦干,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大模型研發應用創新,以更敏捷、更經濟、更智能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和產品為全面推[詳細]
政府行為越規范,市場作用就越有效。多一份“無事不擾”的清醒,少一些“臨時起意”的打擾,企業將有更多信心和精力逐浪弄潮。[詳細]
從太空看粵港澳大灣區,其中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已經逐漸成長為“一座城”。2025年以來,經港珠澳大橋出入境客流持續快速增長,截至4月27日,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已突破1000萬人次,比2024年提前25天。加快轉型升級,書寫更加精彩的內部協作故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