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林麗鸝
推動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大數據等技術在消費領域深化應用,能夠重塑供需關系、提升供需適配度,不斷以更好的消費體驗增強消費意愿
零售店上線AI交互式貨架,消費者拿起一個產品,貨架上的屏幕便開始介紹其功能、特點;餐飲店安裝AI巡檢產品后,管理系統自動識別后廚員工有沒有洗手、實時識別產品缺貨情況;無人門店借助計算機視覺、重力感應貨架等,精準識別商品拿取行為,消費者通過人臉識別或手機掃碼“即拿即走”……
走進第二十五屆中國零售業博覽會現場,從智能貨架、冷鏈設備、無人車與無人機等硬件產品,到實時采集數據、智能分析、自動下達指令的軟件系統,人工智能滲透到零售全鏈條、各環節,打開了零售行業變革的想象空間,也為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消費體驗。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其中,“人工智能+消費”不僅能豐富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更能為全方位擴大內需提供新路徑、新增長點。推動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大數據等技術在消費領域深化應用,能夠重塑供需關系、提升供需適配度,不斷以更好的消費體驗增強消費意愿。
走過“短缺經濟”,什么樣的零售才能吸引消費者心甘情愿地掏腰包?現代零售業的一個重要趨勢是從以貨物為中心轉變為以用戶為中心。如今,成長于數字化時代的年輕消費者漸成消費主力,零售行業唯有提供更多個性化服務和即時滿足,才能順應更高的消費期待。比如,一些美妝店上線AI交互式貨架,消費者對貨架話筒說出需求,貨架便可以幫忙尋找和推薦產品;再比如,通過電商的虛擬試衣、3D展示等功能,消費者不必進試衣間,就能體驗“上身效果”。借助AI賦能,形成定制化的產品推薦、個性化的營銷信息及靈活便捷的支付配送方式,能夠把以用戶為中心落到實處,不斷提升消費獲得感。
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用戶精準畫像,可以把消費端數據和生產端數據打通,促進供需精準匹配,從而實現規模化的柔性生產、定制化生產。比如,一些企業通過C2M(用戶直連制造)收集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再經過精準分析,提供多元化設計,從而解決個性化定制與規模化生產之間的矛盾。可見,“人工智能+消費”能夠通過數據的完整閉環,形成需求牽引供給的正反饋,實現供需兩端的雙向激發。
AI賦能還意味著對零售行業全鏈條的價值重塑。當前,零售門店正從傳統“人貨場”向“智能生態場”演進。無論線上還是線下,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制造商、物流商、零售商都可實現無縫銜接,實現從商品研發、市場營銷到組織流程、庫存管理的全面提升,從而大幅改善供應鏈整體的效率和效益。
我國消費潛力巨大,擁有14億多人口和超4億中等收入群體;同時我國供給能力也非常強,220多種工業產品的產量居全球第一,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零售業是供給和需求的橋梁,運用AI技術,尋找并滿足消費者真需求、新需求,將把我國卓爾不凡的供給能力和超大規模的消費市場更好結合起來,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擴大國內需求。
關鍵時頂得住,是新時代對干部提出的重要要求。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廣大干部要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不但在平時沉下心來兢兢業業干工作,更要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有所作為。[詳細]
讓資本有耐心,也讓耐心沉淀成一種資本,共同做科創企業的“長跑搭檔”,我們就更有能力、有條件在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詳細]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的希望。思想政治教育是引領少年兒童筑牢理想信念、塑造正確價值觀的重要途徑。[詳細]
數字化深刻影響鄉村發展,更是一次價值賦能。如今,鄉村不再是單一的農業生產基地,而是集產業融合、文旅消費、生態涵養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空間。耕好這片沃野,發展的“金種子”定會向陽生長,育出更大希望。[詳細]
作風建設是黨的建設的永恒主題,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決定黨和國家事業成敗,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詳細]
課堂的滋養不會停滯。“從前覺得思政課是‘背景音’,后來課上發現它是‘導航儀’,現在發覺它更像人生‘工具箱’”“信仰這東西,真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孩子們的心聲,詮釋著思政課的價值。既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也要春風化雨講好思政課,我會在這條路[詳細]
增量里有效益,存量里有潛力。統籌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以做優增量來盤活存量、以盤活存量來做優增量,中國經濟還將寫下更多更精彩的發展故事。[詳細]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會心不遠,要登絕頂莫辭勞”。不動搖、不松勁、不止步,迎難而上,攀登不止,必能翻越一座座山峰,贏得發展開闊地,開辟干事新境界。[詳細]
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關鍵共性技術供給,推動跨領域技術交叉融合創新。同時,充分發揮創新聯合體和產業鏈鏈長帶動作用,加快顛覆性技術突破并實現工程化、產業化,加快打造新興產業集群,構筑高質量發展新優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