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周 磊
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長期性、復雜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剎住‘四風’作為鞏固黨心民心的重要途徑,堅決防止產生‘疲勞綜合征’,對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歪風陋習要露頭就打,對‘四風’隱形變異新動向要時刻防范,決不允許死灰復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表明,抓作風建設,不能有“喘口氣”“歇歇腳”的麻痹懈怠思想,必須久久為功、接續而行。
作風建設中的“疲勞綜合征”,主要癥狀為面對隱形變異的“四風”問題缺乏政治敏銳性和辨別力,在反對“四風”、正風肅紀中不求長效實效,抱著“得過且過”“差不多就行”的敷衍心態。“疲勞綜合征”是推動作風建設走深走實的“絆腳石”。推動作風建設化風成俗,必須增強對“疲勞綜合征”的免疫力。
從遏制“舌尖上的浪費”,到剎住“車輪上的腐敗”,再到整治“會所里的歪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持續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剎住了一些過去被認為不可能剎住的歪風,糾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頑瘴痼疾,黨風政風和社風民風為之一新。黨中央決定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彰顯了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鮮明導向,釋放出作風建設常抓不懈的強烈信號。
就在廣大干部群眾對作風建設成效拍手稱快時,也有個別人頭腦中作風建設的“螺絲帽”出現了松動,覺得總繃著一根弦太辛苦、受拘束,不如把弦松一松來得舒服自在。殊不知,這種所謂的舒服自在恰恰是誘發“疲勞綜合征”的主要病因。那么,作風建設為什么一定要抓長、長抓,持之以恒緊張起來、嚴抓下去呢?習近平總書記這段重要論述道出了其中深意:“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叫‘快活三里’,一些人爬累了,喜歡在此歇腳。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為休息時間長了,腿就會‘發懶’,再上‘十八盤’就更困難了。作風建設同樣如此,越到緊要關頭越不能有絲毫松懈。”抓作風建設如同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緩;好比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懈怠。稍有放緩懈怠,思想就會迅速滑坡,作風問題很快就會反彈回潮,再想糾治只會難上加難。
伴隨作風建設的力度越來越大、制度籠子越織越密,作風問題的“病原體”也在不斷隱形變異、翻新花樣,比如,明面上的請客送禮現象少了,但出現了依托虛擬貨幣、電子紅包、快遞上門等搞利益輸送、拉攏腐蝕的現象;堂而皇之的違規吃喝現象少了,但躲到私人會所、內部食堂等隱蔽場所吃喝玩樂的現象出現了……面對花樣繁多、更為隱蔽的作風問題,如果不以滾石上山的韌勁、爬坡過坎的耐力抓下去、嚴起來,就會在不經意間患上“疲勞綜合征”,失去如履薄冰的謹慎、見葉知秋的敏銳。這樣一來,抓作風建設就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集中抓一陣又歇一陣,到頭來只能是抓而不緊、抓而不實,出現半途而廢現象。
思想上松一寸,行動上就會散一尺。作風建設中的“疲勞綜合征”,說到底是思想上麻痹、精神上“缺鈣”,政治定力出現松動。增強對“疲勞綜合征”的免疫力,歸根結底還是要增強黨性,在思想深處滌蕩塵埃、固本培元,在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上秉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在重品行、正操守、養心性上保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在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中不斷把作風建設引向深入。
防止產生“疲勞綜合征”,“關鍵少數”是重點。抓作風建設,黨員領導干部必須帶好頭。這里的帶頭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全面的而不是有選擇的,是一以貫之的而不是虎頭蛇尾的。帶好這個頭,就必須率先垂范、以身作則,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推動形成以上率下、層層帶動的示范效應,切實把作風建設抓常抓細抓長,確保黨始終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
當前,全黨上下正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以作風建設新成效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保障。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把握好改革督察與基層減負的關系,統籌兼顧壓實責任與提升活力,以科學方法抓好改革落實[詳細]
力戒形式主義,是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重要要求。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河南考察時指出:“不要把寫了多少萬字的學習心得作為學習成績”“講空話、搞作秀,毫無用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中存在的形式主義,本身就與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背道而馳。在學習教育中[詳細]
要層層承壓,不要層層卸責;要層層落實,不要層層加碼。黨員干部帶頭把自己擺進去,既抓好本級,又帶好下級,一級帶著一級干,一級做給一級看,真正做到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就能凝聚起干事創業、改革發展的合力。[詳細]
關鍵時頂得住,是新時代對干部提出的重要要求。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廣大干部要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不但在平時沉下心來兢兢業業干工作,更要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有所作為。[詳細]
讓資本有耐心,也讓耐心沉淀成一種資本,共同做科創企業的“長跑搭檔”,我們就更有能力、有條件在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詳細]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的希望。思想政治教育是引領少年兒童筑牢理想信念、塑造正確價值觀的重要途徑。[詳細]
數字化深刻影響鄉村發展,更是一次價值賦能。如今,鄉村不再是單一的農業生產基地,而是集產業融合、文旅消費、生態涵養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空間。耕好這片沃野,發展的“金種子”定會向陽生長,育出更大希望。[詳細]
作風建設是黨的建設的永恒主題,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決定黨和國家事業成敗,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詳細]
課堂的滋養不會停滯。“從前覺得思政課是‘背景音’,后來課上發現它是‘導航儀’,現在發覺它更像人生‘工具箱’”“信仰這東西,真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孩子們的心聲,詮釋著思政課的價值。既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也要春風化雨講好思政課,我會在這條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