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士環
《人民日報》6月10日頭版刊發了對華為首席執行官任正非的專訪。在談到面對外部封鎖打壓時,任正非表示“不去想困難,干就完了,一步一步往前走”,“困難就困難嘛,什么時候沒有困難”。這是一位企業家面對困難的境界,對我們認識和解決改革發展難題具有重要啟示意義。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中,我們既要增強憂患意識,又要保持戰略定力,未雨綢繆,精準研判、妥善應對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困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從歷史的長河看,人類社會的發展從來不是一帆風順、一馬平川的,不可避免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困難,遇到短期或長期、局部或全局的挑戰,是在不斷應對挑戰、克服困難中前行的。1945年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作結論報告,在講“準備吃虧”、準備對付困難時一口氣列了17條困難。毛澤東說:“許多事情是意料不到的,但是一定要想到,尤其是我們的高級負責干部要有這種精神準備,準備對付非常的困難,對付非常的不利情況。”困難是發展中的困難、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無論是個人、企業還是國家,前進的道路上總會遇到各種挑戰,不同之處在于對待困難的態度,是畏懼退縮,還是迎難而上?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困難挑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對困難挑戰時喪失信心、聽之任之、麻痹懈怠。關鍵是要保持發展定力、增強發展信心,在困難和挑戰中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來。
面對“一山放出一山攔”,尤須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鼓足“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精氣神。困難作為一種客觀存在,是事物內部矛盾的反映,而矛盾的發展變化有其內在的規律。只有深刻認清困難的本質和規律,我們才能在困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找到破局的關鍵。困難蘊含著挑戰與機遇的辯證統一,它是阻礙,更是動力;既是對現有發展模式的挑戰,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機遇。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論述挑戰與機遇、危與機的辯證關系,“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既帶來一系列新機遇,也帶來一系列新挑戰,是危機并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機遇總是和挑戰同生并存,決定發展前景的,從來不是困難有多少,而是冷靜地認識和正視前進道路上的困難,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對待困難,要求我們既要看到其必然性,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和應對措施;又要抓住機遇,以創新的思維和方法突破困境。正如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新觀念與舊思維、新方式與老套路、創新突破與路徑依賴必然要有一個拉鋸和膠著的過程,轉型的陣痛在所難免。但只要我們保持定力,增強信心,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把發展立足點放在國內,就能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在破解難題中開辟前路、在戰勝挑戰中創造新機。解決困難,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積極的態度、務實的作風。面對發展中的困難要做好思想準備,分析困難的性質、原因和程度,找出克服困難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以發展的辦法破解。要打破“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線性思維,建立整體性、結構性、動態性的系統認知框架,從整體出發,把握事物的各個要素及其相互關系,把大問題分解成若干小問題,然后一一解決。樹立干工作就是要解決困難的觀念,既到工作局面好和先進的地方去總結經驗,又到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調查研究;既聽群眾的順耳話,也聽群眾的逆耳言,在直面問題中尋找辦法、在解決問題中凝聚人心。
有風有雨是常態,風雨無阻是心態,風雨兼程是狀態。在當今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形勢中謀求發展,在錯綜復雜的大變局中贏得優勢,最強的力量就是說到做到,最好的落實就是一抓到底。只要我們堅定辦好自己的事,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能在變局中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教育是培養、造就人才的基礎性工程。時代越是向前,人才的重要性就越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越加突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教育是基礎、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根本。習近平總書記在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指出:“人才有一個供需關系的變化,教育要想在前頭,趕在[詳細]
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長期性、復雜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剎住‘四風’作為鞏固黨心民心的重要途徑,堅決防止產生‘疲勞綜合征’,對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歪風陋習要露頭就打,對‘四風’隱形變異新動向要時刻防范,決不允許死灰復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詳細]
當前,全黨上下正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以作風建設新成效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保障。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把握好改革督察與基層減負的關系,統籌兼顧壓實責任與提升活力,以科學方法抓好改革落實[詳細]
力戒形式主義,是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重要要求。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河南考察時指出:“不要把寫了多少萬字的學習心得作為學習成績”“講空話、搞作秀,毫無用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中存在的形式主義,本身就與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背道而馳。在學習教育中[詳細]
要層層承壓,不要層層卸責;要層層落實,不要層層加碼。黨員干部帶頭把自己擺進去,既抓好本級,又帶好下級,一級帶著一級干,一級做給一級看,真正做到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就能凝聚起干事創業、改革發展的合力。[詳細]
關鍵時頂得住,是新時代對干部提出的重要要求。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廣大干部要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不但在平時沉下心來兢兢業業干工作,更要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有所作為。[詳細]
讓資本有耐心,也讓耐心沉淀成一種資本,共同做科創企業的“長跑搭檔”,我們就更有能力、有條件在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詳細]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的希望。思想政治教育是引領少年兒童筑牢理想信念、塑造正確價值觀的重要途徑。[詳細]
數字化深刻影響鄉村發展,更是一次價值賦能。如今,鄉村不再是單一的農業生產基地,而是集產業融合、文旅消費、生態涵養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空間。耕好這片沃野,發展的“金種子”定會向陽生長,育出更大希望。[詳細]